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大元帝国:一个纸币膨胀、财税制度螺旋式崩溃的王朝

2024-08-28 02:55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大元帝国:一个纸币膨胀、财税制度螺旋式崩溃的王朝

元是我国历史上地域空前辽阔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中国的国家。政治命脉归根结底还由经济因素决定的,元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建设计划,但是由于统治穷兵黩武,赋税日重,物价骤涨,财税制度崩溃,以致农民起义,使元朝最终灭亡。

大元帝国的前世今生

现在所说的元朝主要是指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亲自坐镇的这一块地,即他成功拿下南宋之后,在东方拥有的这一整块自留地。可是蒙古帝国远远不止这一块自留地这么大,有必要了解一下大元帝国的前世今生。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连续版图最大的帝国

蒙古人向西灭掉了西辽、花剌子模和西夏,又向东与南宋合作,灭掉了金国。这样一来,蒙古国就成为了亚洲的老大。蒙古人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这也是游牧民族的本性使然。他们不擅于在固定的土地上经营,倾向于不断扩张,积累财富。

蒙古人不断西征,扩张到了今天欧洲的匈牙利、伊拉克和叙利亚这些地方。至此,蒙古人冲出亚洲,征服了大半个亚欧大陆。蒙古帝国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称谓,忽必烈后来称其为大元帝国

大元帝国的版图如此大,表面上都是大汗的,实际上分成了四大汗国,由子孙分管。忽必烈虽是大汗,但他也管不了四大汗国,他拿下南宋后,在东方有了一整块自留地,也就是元帝国,即元朝。

简单来说,元朝是蒙古帝国集团的旗舰店。元代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皇帝多,特别费皇帝。总共98年,前前后后就经历了11个皇帝。中间四十年,连续换了10个皇帝。因此,元朝的经济和财税制度也呈现出阶段分化,忽必烈时期经济稳步增长,之后数十年不断崩溃。

物价波浪式变动

元代是我国纯使用纸币最早的王朝,又是纸币膨胀时间最长的王朝。

元代发行纸币,有赞同的,正如刘秉忠所言:“官用楮币,俾子孙世守之。若用钱,四海且将不靖”;也有反对的,如前信州三务提举杜璠云:“至元钞公私非便”。元朝发行纸币是和当时城市经济的发达相一致的,同时这也导致了物价的波浪式变动。

1.通货膨胀初发生

元朝之前,宋朝就发行过纸币。但是纸币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流通是从元朝开始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有皮币,唐代有飞钱,这两者都非纸币。最早的纸币追溯到了北宋的交子,但是流通范围有限,仅限于益州、秦州一带。南宋的关子、会子和金朝的贞祐宝券也如此,仅限于江南和中原一带,而且都是伴随着金属货币流通的。

元代是真正意义上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的朝代,这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元朝的纸币还曾一度外东南亚流通,影响力遍及世界。

由于白银等金属货币在远途的商业交易中很不利,所以忽必烈就以白银为支撑,发行了中统钞。中统钞的发行,标志着元代纯纸币制度的建立,具有作为支付手段与金银同样的价值,国家的一切经费出纳都以之为准。之后,纸币广为流传,被大众所接受。交易或交税时,都得用纸币。

这套纸币制度没维持多久就崩溃了,因为忽必烈减缓了对外扩张的脚步,得到的金银珠宝越来越少,这就导致财政收入不足以维系发展,最直接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的因素有二:一是军事耗费发;二是动用纸币准备金。忽必烈至元十三年以后,金银被移作他用,有些人为了讨好皇帝,例如阿合马“将随路各处金银,尽数起赴大都,以要功能”。

纸币准备金被动用移易,导致准备金越来越少,纸币的价值越来越低,物价越来越高。粮价上涨,百物价格俱涨。至元二十二年二月诏令:“自今内外官吏俸给,以十分为率,添支五分”。

2.钞价下落,物价凶猛上涨

元代通货膨胀初发生的时候,一些仁人志士如刘宣、赵孟頫等对元朝统治者有所进谏和警告,但是,权势富商仍争先将纸币投入市场,纸币膨胀进一步加剧。随后,忽必烈进行了货币改革,换了一套纸钞,名为至元钞。发行二十年后,钞价继续下落,物价持续上涨,货币流滞,市场混乱

武宗至大二年,又发行“至大银钞”,自一厘至二两,分为十三等。改革后的币制接近银本位制,白银成为价值尺度,不允许私下买卖,用时先换纸钞。但是好景不长,仁宗即位后,又恢复了中统钞和至元钞。

元代的纸币,除了政府大量发行之外,还有很多私人印造,伪宝钞更是盛行。燕京“多剧贼,造伪钞,结死党东人”。

不仅民间印造伪钞猖獗,甚至朝廷大臣中亦有“盗用钞版”者。因此导致币值锐减,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高涨。百姓吃、穿、用以及百物价格全部上涨。米价涨了十多倍,盐价更为夸张,至正五年,上升到三锭,涨了五十倍。饮食费、布价、田宅价、金银价和饲料价上涨日益迅猛。

元代晚期发行正交钞以来,通货膨胀达到了恶劣的程度。至正十九年冬,杭州米斗价卖到二十五贯,这相当于元初的两千五百倍。为此,王冕在他的《江南民诗》中留下了“米粟斗值三十千”的名句。还有吴皋的类似诗句:“束薪涌高价,无论桂与珠”。

通货膨胀和纸币的发行两者互为因果,相反相成,最终的结果都导致了物价的飞涨。

财税制度螺旋式崩溃

元代税赋征收苛重,并且由于货币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导致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元代的财税制度也由最初的稳定状态转向全面崩溃

崩溃的原因也与元代税收管理特点有关,元代广泛实行包税制,这种做法在五代已有,但以元代为盛。包税的办法有两种:一是由官府核定一个征收额,招商承包。二是提出一个税种,商人自报包税额,包税商向人民征税,包税商自负盈亏。这种征管办法就体现了元代财税制度的落后,包税制就给包税商勾结各级官吏巧取豪夺制造了机会

1.忽必烈时期蒸蒸日上

蒙古人的基因里就很看重商业,忽必烈更是把元朝商业送到了中原历史上的巅峰。

忽必烈鼓励商人的做法就是少收税,这对于商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动力。在此期间,皇帝直辖地的商业税一度降到了六十税一,即每赚六十块,只交一块。甚至还给一些做买卖的船工、船商免除了朝廷要求的义务劳动。

忽必烈不仅用少收税的方法鼓励商人,而且直接派军队护送商人做生意,以此来保护贸易。

2.轮番执政,江河日下

忽必烈之后,连换10个皇帝,元朝廷频繁发生夺位政变,而且蒙古人还有个习惯,一旦上位都要给王公贵族们赏赐,这导致了国库经常入不敷出。解决的方法就是多收税,商业税讯速上涨,二三十年间,盐税增长了20多倍,茶税增长了240多倍,农业税也随之增长。

蒙古最初是以畜牧业经济为主,蒙古人占领土地之后,首要任务就是把耕地变为青青牧场。畜牧业经济中,统治者就是通过剥削奴隶和对外掠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军队自备钱粮。

直到窝阔台时期,接受儒家文化教育的耶律楚才改变了此现状,耕地变牧场这种事才减少了。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完全认清楚了农业的重要性,还有个响亮的口号:农桑为急务

忽必烈还鼓励开垦荒地,归个人所有,并且还减农业税。元代的田赋分税粮和科差两种。税粮和科差的办法在江南和江北又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盐专卖,元代盐业是国家财税收入的主要支柱,其盐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盐制已进展到专商运销的阶段,即引盐法的实行。

自北宋以来,盐利成为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宋元两代都有所谓“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说法。元人也说,“每年收的钱盐课办着多一半”。为了有效掌控食盐的运销,宋金以来逐步发展了盐钞引法。

元代实行盐引之法。也就是说官府在各地置局卖盐,每引付盐400斤。商人有了盐引也就取得了公开运销盐的权利,成为专商,其他人就不能再运盐了。元代的盐引对领盐区和贩卖区都有严格的规定,商人不得越区运销,否则就治罪。元代是在盐场附近实行计口授盐制,由官府按人强制配给食盐。

概括地讲,元代盐引制度覆盖范围广、财政集权程度高。在中国食盐运销的历史上,元代的盐引制度是北宋以来“官控商销”间接专卖发展的一个高峰。

总结:

由于入元之后国家的货币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进入市场的货币量不稳定,这就导致了元代物价的剧烈波动,并在总体上形成了恶性的通货膨胀

元代的财税制度在忽必烈统治时期较为稳定,忽必烈之后因为元朝廷轮番执政过于频繁,国库入不敷出,财税制度也遭到了破坏,总体呈现出由最初的稳定状态到全面崩溃的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元史新编》

《元史》

《元朝名臣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