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彦文:38岁嫁66岁同学姑父,婚姻存续3年却守寡62年
毛彦文:38岁嫁66岁同学姑父,婚姻存续3年却守寡62年
1935年2月9日,一场盛大的婚礼在上海某教堂举行。婚礼的主角是38岁的毛彦文和她同学的姑父——66岁的熊希龄。两人悬殊的年龄和身份,让这段婚姻成了上海的一大盛世。
婚礼当天宾客多达500人,花篮有两三百只,来往车辆把教堂附近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
毛彦文熊希龄婚礼
熊希龄曾是国务总理,并参与制定了民国第一部宪法。后在袁世凯的独裁下,被迫辞职,把工作重心转到了慈善和教育行业。抗日战争爆发后,熊希龄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兵,救济难民。
这样一个人物,即便已经66岁,且不再身居要职,也当得起英雄豪杰之称。毛彦文虽出生名门,还是大学教授,但毕竟她才38岁,还是熊希龄侄女的同学。
在大众眼中,年轻女人嫁一个比自己老,且有钱有势的男人,要么是图名要么是图利。可两人婚后却十分恩爱,熊希龄去世后,毛彦文还为他守了62年寡,直至102岁去世。
这段旷世奇恋,究竟是利益的权衡还是真情使然?一切还得从毛彦文的童年说起。
1、两次追爱却被抛弃:追求自由独立的恋爱,却无法真正独立
毛彦文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县一个大家族,父母的结合是典型的包办婚姻。虽然母亲孝顺公婆,勤于家务,但仅仅因为没生出儿子,就经常被父亲借醉殴打,还被婆婆虐待。亲历了父母的失败婚姻,毛彦文非常反感包办婚姻。
怕什么来什么。9岁那年,父亲把毛彦文许配给好友方耀堂的儿子方国栋。那时的毛彦文并不懂订婚意味着什么。直到13岁,西河女校的校长告诉她,订婚就意味着要嫁给一个陌生人。
毛彦文不愿像母亲一样痛苦地活着,最主要的是,毛彦文意识到自己有心上人了,这个人就是她青梅竹马的表哥朱君毅。
从那以后,毛彦文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和方家悔婚,去和表哥追求独立自由的爱情。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她前后尝试过两次。
第一次:逃婚后和表哥热恋10年却被抛弃:道德感低的男人,再有才都不能爱
朱君毅比毛彦文大4岁,从幼时起,毛彦文就非常依赖朱君毅。后来,朱君毅考上了北京清华学堂,便经常把在清华的见闻讲给毛彦文听。那是毛彦文从没接触过的新世界,她从此视表哥为天下最有魅力的男人。
得知毛彦文订婚后,朱君毅表明心意:“我一定尽力破坏婚约,我们要永远在一起。”两颗年轻的心渐渐靠拢。
毛彦文17岁那年,方家提议提前成亲。毛彦文当然不愿嫁,但父亲说婚事已定,由不得她反悔。
好在母亲体谅女儿,在迎亲那天故意拖延时间,让毛彦文偷偷逃到亲戚家躲了起来,一周后才回家。逃婚后的两个月,毛彦文每天都深受各方压力,精神上痛苦不已。
朱君毅
可此时,信誓旦旦说要帮她解除婚约的朱君毅,却躲在北京不回来,只是写信给堂弟出谋划策。这让毛彦文心里凉了半截,不再回朱君毅的信。
女人的耳根子总归是软的,在朱君毅两个月的信件轰炸下,毛彦文和他恢复了联系。随后,朱君毅提出要订婚,毛彦文以“近亲结婚对遗传不好”为由拒绝了。
朱君毅却说“我们之间有爱情,遗传不会坏”,并亲自写信给毛家父母求婚,毛彦文被朱君毅的诚意打动,两人举办了订婚仪式。
1916年,毛彦文从杭州女师毕业,考上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与此同时,朱君毅也从清华学堂毕业,计划去美国留学。
两人约定好,等彼此学成归来就立马结婚,并许诺每周互相写一封信。可后面两年,朱君毅的来信越来越少。有时两个月才一封,信中的内容也只有寥寥数行字,还经常以钱不够花为由,让毛彦文寄钱给她。
1921年,朱君毅学成归国,毛彦文发现朱君毅的外貌苍老了许多,还有许多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但她安慰自己是因为两人分开太久才会这样,仍旧满怀期待地等待爱人的迎娶。
可一年后,她等到的不是婚礼,而是一封退婚书。退婚理由是:
1、彼此没有真正的爱情;2、近亲不能结婚;3、两人性情不合。
讽刺的是,当年朱君毅求婚时,说的就是“有爱情的近亲,遗传不会坏”。
毛彦文当然不相信这些所谓的理由,哭着跑去问为什么?朱君毅竟然说:“我喜欢的是十七八岁的女学生,可你已经25岁了。”
几个月后,毛彦文才知道,朱君毅所言非虚,他早就爱上了17岁的女学生成言真。
此外,朋友还告诉毛彦文。在美国期间,朱君毅就经常和不同女生约会,他的留学公费大多用于谈恋爱,口袋里总是放着许多女生的照片,且常常拿出来和朋友一起观赏。
毛彦文这才知道,当初自己省吃俭用寄给朱君毅的钱,竟成了他背叛自己的经费。毛彦文心中愤恨不已,写了一封信臭骂朱君毅。两人的分手闹得满城皆知,最后在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主持下,才正式解除婚约。
与朱君毅的失败感情,影响了毛彦文一生的择偶观。多年后,毛彦文回忆道:
你给我的教训太惨痛了,从此我失去对男人的信心,更否决了爱情的存在。
回头再看这段感情,毛彦文之所以会爱上朱君毅,最主要是因为他的才华和见识。可一个男人值不值得爱,不能看才华,要看人品。
当初毛彦文要和方家悔婚,朱君毅口头上说会全力相助,却躲在北平不回来。由此可见,他并不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在美国期间,朱君毅背着未婚妻和别的女人约会,还和朋友炫耀自己的“战绩”。背叛未婚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足以见得,朱君毅的道德感并不高。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处在最低层,是人的本能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超我在最高层,是社会道德和规范的结果;自我处在中间层,起着调节本我,又受超我的控制。
从朱君毅的种种行为来看,他的人格处在最底层,受着本能和欲望的支配。
因此,他才会毫无愧疚地在有婚约的情况下,和别人约会,甚至爱上别人。有着这样性格的朱君毅,即便娶了毛彦文,也很难在婚姻中守住底线。
由此可见,一个道德感低,做事都凭本能的人,即便才华再高也不值得爱。
第二次、敞开心扉接受吴宓却再被辜负:晕轮效应下的一见钟情大多不靠谱
被朱君毅背叛后的10年,虽然不断有人追求毛彦文,但她都一概拒绝。其中唯一的特例是吴宓。
吴宓
吴宓是朱君毅的同学,留美期间,朱君毅经常拿毛彦文的情书给吴宓看,以此炫耀女友的文采。吴宓看了情书后,对毛彦文的文采十分欣赏,暗生情愫。
回国后,吴宓一见毛彦文,更是惊为天人。无奈,彼时的毛彦文是兄弟的“未婚妻”,吴宓只得压抑内心的情感,娶了毛彦文的同学陈心一。
毛彦文和朱君毅解除婚约后,吴宓对毛彦文其展开了激烈的追求。毛彦文想出国,吴宓二话不说赠学费,毛彦文要找工作,吴宓利用自己的关系四处联络。
可毛彦文深知吴宓是自己同学的丈夫,当然不会同意。她坚定地拒绝道:“我绝不会和一个已婚之人谈爱情。”1929年,毛彦文踏上了留学美国之路。
谁知,吴宓不顾妻子已经生了三个儿女,果断地提出离婚。并以访学名义去了欧洲,只为离女神更近一点。
随后,吴宓还写了一首情诗公开发表,大意是自己为了毛彦文不仅可以离婚,就连金钱名誉都可以不要。
或许毛彦文对吴宓没有爱情,但被朱君毅伤透心的她,渴望新的感情来治愈自己。吴宓的种种“壮举”,让她以为这或许会是一个好机会。
毛彦文
1930年,毛彦文借道欧洲回国。在赴欧洲之前,吴宓在信中表达了要和毛彦文结婚之意,毛彦文没有拒绝。
可等毛彦文到了欧洲后,吴宓却把结婚改为订婚。此外,毛彦文发现,吴宓还和另外两个女人暧昧不清。至此,毛彦文彻底寒了心,两人断绝了来往。
吴宓追求毛彦文时使出浑身解数,追到手后却不珍惜。这种情况虽然奇怪,但却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
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指出,在人际知觉中,往往会出现以点概面的现象。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时,假如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好的,那你就会把一切好的品质赋予他;反之亦然。
一见钟情产生的爱情,多半会陷入晕轮效应。举个例子:假如男人被女人的外貌吸引,就会觉得女人的其他方面也如外貌那么美好。
但这只是晕轮效应下的假象。一旦双方深入接触,晕轮效应被破坏,期待落空,就会影响热恋的感觉。这也是一见钟情往往不稳定的最重要原因。
吴宓爱上毛彦文,是因为她写的情书文采斐然。吴宓便认为毛彦文所有方面都会如她的文字那样美好。
可两人在欧洲真正相处时,吴宓才发现毛彦文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晕轮效应瞬间消失,热恋的感觉大打折扣。
当吴宓提议将结婚改为订婚时,毛彦文哭诉道:“我都30多岁了,你这样拖来拖去,叫我如何是好?”
可吴宓不为所动,甚至在日记中说:毛彦文的哭诉不仅没让他产生同情,反而徒增厌恶,十分后悔之前没有认清对方,用错了情。
多年后,毛彦文一句话总结了这段感情:“他爱的只是想象出的我,并不是真实的我。”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见钟情的爱情时,一定要冷静,多给彼此一点在生活中真实相处的机会,让“晕轮效应”得以缓解。
毛彦文两段感情的失败,男方确实是主要责任方,但她也犯下了值得许多女性借鉴的错误。
当年毛彦文悔婚,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她爱上了朱君毅,但更重要的是她想要追求独立、自由的婚恋。
逃婚后,毛彦文跟着朱君毅的步伐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最终成了一个在物质上独立的新女性。可惜的是,她的精神一直没有真正独立。
在第一段感情中,毛彦文的欢乐与忧愁,只有告诉朱君毅,心中方可安宁。朱君毅留学后期,毛彦文经常因为收不到男友的信,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毛彦文曾写白话诗寄给报纸发表,可朱君毅得知后不允许她继续投稿,毛彦文果真就放弃了写诗。
在这段感情中,毛彦文从来不曾独立过。她不断求学是为了能和男友比肩而立,她放弃写诗是因为男友不喜欢,男友的喜怒哀乐成了这段感情的主导。
遇到了吴宓时,毛彦文还没走第一段感情的情伤,却期待通过发展新感情来治愈自己,依旧没能实现真正的独立。
伏波娃在《第二性》中曾说:对大多数女人来说,即使允许她独立,爱情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道路。
然而,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两个自由、独立的人,互相承认的基础上。爱,不应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
2、38岁嫁66岁熊希龄:婚姻就是一场价值交换
两次情伤后,毛彦文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事业上,先后在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她甚至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也就在这时,熊希龄出现了!
熊希龄天生聪颖,少年时有神童之称,中年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曾担任过国务总理。后因北伐战乱仕途受阻,开始投身教育事业,希望通过教育强国。
1916年,熊希龄创办香山慈幼院,开始探索现代化的幼儿教育。到了1935年,北平香山慈幼院已经成了当时国内最完善最先进的慈幼教育机构。
毛彦文和熊希龄的侄女朱曦曾是同学,上学期间,毛彦文经常跟着朱曦去熊家,和熊氏夫妇是旧相识。后来毛彦文和朱君毅闹分手,还是朱夫人主持了退婚仪式。
此外,熊希龄很欣赏毛彦文敢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勇气,在战乱年代曾两次对毛彦文伸出援助之手。
熊希龄和朱其慧、朱曦
1930年,朱其慧去世,熊希龄一度十分悲痛。次年,侄女朱曦和女儿熊芷不忍老人孤独终老,便劝熊希龄续弦。恰好此时,主修教育学的毛彦文来到香山慈幼院考查,和熊希龄相谈甚欢。朱曦见昔日同学年近40还没结婚,姑父又刚刚丧偶,便起了撮合两人的心思。
熊希龄一生都志在报国,并不是贪图女色之人,起初,当侄女提议他娶毛彦文时,熊希龄是拒绝的。可随着年岁渐长,熊希龄一方面倍感孤独,另一方面担心自己百年后,香山慈幼院后继无人。
这时,熊希龄想起侄女那个提议,毛彦文正值壮年,且也是主攻教育系,不正是最完美的人选吗?
1934年年底,熊希龄委托侄女朱曦向毛彦文说亲。
当时朱其慧已经去世4年,熊希龄想续弦很正常。但毛彦文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熊的续弦人选。急忙对朱曦说:“这怎么可能?我们差了一个辈分,我叫他老伯。况且他大了我28岁。”
无计可施的朱曦只能说:“如果你不答应,那只能请姑父亲自来求婚了。”
毛彦文只当她是吓唬自己,谁知第二天,熊希龄真的出现在复旦女生宿舍的会客厅。毛彦文非常窘迫,匆忙聊了几句,就借口送客了。
那之后,熊希龄虽不再去复旦,但每日都写信给毛彦文,信中都会附上情诗。两个月后,熊希龄的女儿熊芷挺着孕肚来探望毛彦文,开口便说:“您看我大着肚子来上海,就可怜可怜我吧,我是来欢迎你加入我家的。”
其实,通过两个月的接触,毛彦文发现熊希龄的人品确实好,是个值得托付的人。最重要的是,熊希龄年事已高,毛彦文觉得他断不会像朱君毅那样,因为年纪而抛弃自己。
不仅如此,早在1931年参观香山慈幼院时,毛彦文就对其先进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熊希龄要把未来妻子培养成接班人的想法,恰好和毛彦文的职业期望不谋而合。
因此,看着大着肚子远道而来的熊芷,毛彦文便顺水推舟,暗示求婚应该自己亲自出面。
不久后,熊希龄就来到上海,亲自向毛彦文求婚。1935年2月9日,38岁的毛彦文和66岁的熊希龄的婚礼在上海举行,各大报纸争相报道,成为上海的一大盛事。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困惑。青梅竹马,相爱近10年的朱君毅背叛抛弃了毛彦文。一见钟情,拼命追求了毛彦文数年的吴宓也没能坚守到底。
毛彦文和熊希龄年龄差异巨大、且毫无感情基础,为何能在短短2个月的接触后就步入婚姻呢?
心理学上的社会交换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想要互动得以维持,就要保证双方的价值持续对等。
婚姻就是一场价值互换,恋爱当中的男女,只有价值对等才能顺利走入婚姻。
婚姻中,每个人提供、需要的价值各不一样。其中包括身体价值、美貌价值、情绪价值、经济能力、家庭关系等。
在这些价值中,美貌价值和情绪价值是最不稳定的。毛彦文的前两段感情,男方看中的恰恰就是这两者。
朱君毅爱的是十七八岁的毛彦文,只有这个年纪的女性对他是有吸引力的,即美貌价值;吴宓爱的是毛彦文的文采,只有情书里那个柔情似水的小女人对他是有吸引力的,即情绪价值。
毛彦文不可能永远18岁,生活中,她也不是情书里那样柔弱的小女人。因此,当她的美貌价值和情绪价值下降甚至消失,又没能给对方提供新的价值时,感情就岌岌可危,更遑论走入婚姻。
毛彦文和熊希龄虽然没有爱情,但价值却是对等的。
前文已经说过,66岁的熊希龄之所以娶毛彦文,一方面是因为他需要生活上的伴侣;另一方面,他还需要事业上的接班人。
毛彦文在这两方面都满足了熊希龄,因此她对熊希龄来说是有价值的,且这个价值是很稳定的。
毛彦文婚纱照
对毛彦文来说,经历了两次失败感情后,她对男人已经失去了信心。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而熊希龄恰恰就给了她无限的安全感,并且还为她提供了实现职业理想的路径。
也就是说,两人的价值在婚前就是对等的,自然能进入婚姻。
生活中,许多人的婚姻中明明没有爱,但仍旧能一起生活,就是因为两人的价值对等。
3、婚后恩爱3年,丈夫去世守寡62年:从价值交换变成无价真情
也许有人会说,价值互换说白了就是各取所需,这样的婚姻不过是搭伙过日子,不可能幸福。
可事实恰恰相反。
结婚后,熊希龄时常带妻子出游,苏州、无锡、杭州到处都留下了两人的足迹。在日常的相处中,毛彦文发现自己和丈夫虽然年龄差距大,两人却志趣相投。他们都热爱文学,喜欢旅游,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幼儿教育。
毛彦文和熊希龄
婚后那几年,两人几乎整天都厮守在一起,熊希龄更是一刻都离不开妻子,片刻不见,就要呼唤毛彦文。两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
渐渐地,毛彦文不再把熊希龄当成一个长者,而是自己最亲爱的丈夫。就连以前那个让人别扭的称呼“秉”,也变得格外顺口亲切,两人越来越恩爱。
幸福总是稍纵即逝。1937年7月,,中日战争在卢沟桥揭开序幕,熊希龄和红十字会一起设立伤兵医院、难民收容所,全力支持抗日。
熊希龄向来心系国家,南京沦陷后,他失声痛哭。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下,熊希龄仍坚持去香港主持慈幼院分院事宜。
谁知刚到香港不久,熊希龄就突发脑溢血,头痛呕吐不止,短短几个小时就撒手人寰。
噩耗骤降,毛彦文悲痛不已,但独在异乡,她必须坚强起来主持丈夫的丧事。丧事过后,毛彦文独自回到上海,一进门便失声痛苦。午夜梦回,泪水常常打湿枕头,好几次,她都想追随丈夫而去。
恰好此时,香山慈幼院的董事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决定聘任毛彦文为院长。为延续丈夫的遗志,更为了无数需要帮助的儿童,毛彦文只能勉强振作,接下这副重担。
晚年毛彦文
从1939到1949年,虽时逢战乱,但在毛彦文的管理下,香山慈幼院仍办了多个分院。战乱的年代,物价飞涨,为维持生活,毛彦文只得忍痛卖掉了熊希龄留下的汽车、皮衣等贵重物品。
物质上的匮乏尚可忍受,对于毛彦文来说,最难耐的莫过于精神上的空虚。熊希龄去世7年后,毛彦文曾写万字文追忆丈夫,思念至极时,只能对着照片流泪。
晚年毛彦文(右一)
1949年,毛彦文去了台湾,后又去了美国,直到1962年才回到台湾定居。长期忧思成疾,毛彦文右乳患上乳腺癌,疼痛难耐,最后切除了右乳,才保住了性命。
熊希龄去世32年纪念日当天,毛彦文感叹道:“他离开我已经32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犹如一片浮萍一直在漂浮,如果秉在天有灵,应该早日把这我这片浮萍捡起来放在他的身边。”
然而天不从人愿,毛彦文一直孤独地活到102岁,直到1999年才寿终正寝。那天,她胸前带着熊希龄送的胸针,心里满是对熊希龄的爱,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因为她终于要和丈夫重逢了。
毛彦文不仅继承了丈夫的遗志,更是为丈夫守寡62年,直至去世都不曾改嫁。
也许,会有人质疑。当初因价值互换而结合的两人,为何在短暂的3年婚姻中,就培养出了无价的真情。
事实上,毛彦文和熊希龄虽然没有年轻情侣那样的激情和浪漫之爱,却有着共同的理想、兴趣以及价值观。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激情和浪漫之爱会随着时间而冷却,可共同的理想、相似的习惯、相融的价值观,在维持感情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爱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相对于因美貌、才华而开始的激情爱,拥有相同价值观、理想、习惯的两人,婚姻才会更加长久。
最后,我还想说,爱情是人类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但婚姻却是社会化的产物,遵循现实原则。
在爱情和婚姻中,我们要意识到人性的无常,适当降低对另一半的期望,但也要用心经营,不要轻言放弃。共勉!
-
- 满满童年回忆,20部儿时经典动画片,带你回到童年时光
-
2024-09-22 01:00:47
-
- 中国衣裳与审美·第二课:十二章纹
-
2024-09-22 00:58:44
-
- 蛇口改革开放的先驱袁庚
-
2024-09-22 00:56:41
-
- 60多年前,钱学森艰难回国背后,还有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2024-09-22 00:54:38
-
- 居皖之中!下半年幸福100置业标杆出炉,谁是你的菜?
-
2024-09-22 00:52:35
-
- 横跨我国西南与华中、华东的高铁-沪昆高铁
-
2024-09-22 00:50:32
-
- 她是日本间谍,以美色勾引国民党高官,获取情报,谋刺蒋介石
-
2024-09-22 00:48:29
-
- 历史人物传记第21位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帝尧
-
2024-09-22 00:46:26
-
- 欧洲历史上传奇女性,英法恩怨的重要源头之一-阿基坦的埃莉诺
-
2024-09-22 00:44:23
-
- 天马行空的想象,品味上世纪美式车型的狂野外观-庞蒂亚克
-
2024-09-22 00:42:19
-
- 司舜: 对一条河流的诗意表达
-
2024-09-22 00:40:16
-
- NBA最全30支球队队标及成立 最全NBA队标 美国NBA篮球队标
-
2024-09-22 00:38:13
-
- 金、纲闹掰:曹云金、郭德纲二十年恩怨是非大梳理
-
2024-09-22 00:36:10
-
- 脉脉产品拆解丨1.1亿职场人士为什么使用脉脉?
-
2024-09-22 00:34:07
-
- 湛江市廉江简介
-
2024-09-22 00:32:04
-
- “天上一日,国内二君”的顺治王朝
-
2024-09-22 00:30:01
-
- 中国历史纪年体之南朝陈-公元579年
-
2024-09-22 00:27:57
-
- 《大唐荣耀》建宁王李倓结局死了吗?大唐荣耀大结局及分集剧情
-
2024-09-22 00:25:54
-
- 近现代中国油画第一人著名画家李铁夫六十四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
2024-09-22 00:23:51
-
- 百年滇越铁路
-
2024-09-22 0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