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渔场日常管理

2024-09-22 01:17 来源:海蔻通 点击:

渔场日常管理

渔场日常管理

一切养鱼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最后都要通过池塘日常驻的饲养管理,才能发挥效能,获得高产、高效的效果。渔谚有“增产措施千条线,通过管理一根针”,是十分形象化的比喻。

一、池塘管理的基本要求

精养鱼池取得高产的全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改善池水的理化条件和饵料条件矛盾过程。一方面要求我们既要不断地为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要使鱼类不断得到量多质好的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提高产量,就需要大量投饵和施肥,这样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水质过肥,池塘环境恶化,反过来限制投饵和施肥,并引起鱼类浮头泛池死亡。如果不施肥、少投饵,虽然池水理化条件好,但水质清瘦,鱼类生长缓慢,所谓“清水汤白养鱼”,产量很低。

由此可见,水质与饵料是互相对立、互相依赖、互相转化,处在矛盾的统一体中。为提高鱼产量,必须促进这一对矛盾的互相转化和发展。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转化实质上就是池塘物质循环,每一次转化,就是一次循环、一次能量流动,使鱼塘内一部分营养物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质。在池塘日常管理中,为促进这对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发展,在生产上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提出的要求是:

水质保持“肥、活、爽”,投饵保持“匀、好、足”。

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量多,有机物与营养盐类丰富。

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上、下午和上、下风的变化)。表明浮游植物优势种交替出现,特别是鱼类容易消化的浮游植物数量多,质量好,出现频率高。

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cm~40cm),水中溶氧条件好。(用塞氏盘测透明度)

匀:表示一年中应连续不断地投以足够数量的饵料。在正常情况下,前后两次投饵量应相差不大。

好:表示饵、肥料的质量。

足:表示施肥投饵量适当,在规定的时间内鱼将饲料吃完,不使鱼过饥过饱。

保持水质“肥、活、爽”,不仅给予滤食性鱼类丰富的饵料生物,而且还给予鱼类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投饵施肥达到“匀、好、足”创造有利条件。保持投饵“匀、好、足”不仅使非滤食性鱼类在密养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长,不易得病,而且使池塘生产力不断提高,为水质保持“肥、活、爽”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必须促进鱼类快速生长,这就需要大量的物质基础饵料(包括肥料),而控制水质的目的也是为了更有效地投饵和施肥。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投饵和施肥。因此,在池塘管理中,必须时刻掌握投饵、施肥的主动权。生产上运用看水色、防浮头的知识,采用加注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机等方法来改善水质,使水质保持“肥、活、爽”;又采用“四看”、“四定”等措施来控制投饵(施肥)的数量和次数,使投饵保持“匀、好、足”,以利于水质稳定。

池塘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都是围绕这一矛盾进行的。管理中只有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兼顾其他矛盾,才能夺取高产。

二、池塘管理的基本内容

池塘日常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经常巡视池塘,观察鱼类动态

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黎明是一天中溶氧最低的时候,要检查鱼类有无浮头现象。如发现浮头,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午后14:00~15:00是一天中水温最高的时候,应观察鱼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傍晚巡塘主要是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有无残剩饵料,有无浮头预兆。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鱼类易发生严重浮头,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事故。

2、做好鱼池清洁卫生工作

池内残草、污物应随时捞去,清除池边杂草,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如发现死鱼,应检查死亡原因,并及时捞出。死鱼不能乱丢,以免病原扩散。

3、根据天气、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并及时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4、掌握好池水的注排,保持适当的水位,做好防旱、防涝、防逃工作。

5、做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的测算和分配工作。

6、种好池边(或饲料地)的青饲料

选择合适的青饲料品种,做到轮作、套种、搞好茬口安排,及时播种、施肥和收割,提高青饲料的质量和产量。

7、合理使用渔业机械,搞好渔机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用电安全。

8、做好池塘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

每口鱼池都有养鱼日记,对各类鱼种的放养及每次成鱼的收获日期、尾数、规格、重量,每天投饵、施肥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情况,都应有相应的表格记录在案,以便统计分析,及时调整养殖措施,并为以后制定生产计划,改进养殖方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池塘水质管理

鱼类在池塘中的生活、生长情况是通过水环境的变化来反映的,各种养鱼措施也都是通过水环境作用于鱼体的。因此,水环境成了养鱼者和鱼类之间的“桥梁”。人们研究和处理养鱼生产中的各种矛盾,主要从鱼类的生活环境着手,根据鱼类对池塘水质的要求。渔谚有“养好一池鱼,首先要管好一池水”的说法,这是渔民的经验总结。

池塘水质管理,除了前述的施肥、投饵培育和控制水外,还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及时加注新水

经常及时地加水是培育和控制优良水质必不可少的措施。对精养鱼池而言,加水有4个作用:

1、 增加水深增加了鱼类的活动空间,相对降低了鱼类的密度。池塘蓄水量增大,也稳定了水质。

2、 增加了池水的透明度加水后,使池塘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大,使光透入水的深度增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水层(造氧水层)增大,整个池水溶氧增加。

3、 降低藻类(特别是蓝藻、绿藻等)分泌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可抑制其他藻类生长。将这种抗生素的浓度加水稀释,有利于容易消化的藻类生长繁殖。在生产上,老水型的水质往往在下大雷阵雨以后,水质转为肥水,就是这个道理。

4、 直接增加水中溶解氧使池水垂直、水平流转,解救或减轻鱼类浮头并增进食欲。

加水有增氧机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在配置增氧机的鱼池中,仍应经常、及时地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稳定。此外,在夏秋高温季节,加水时间应选择晴天,在14:00~15:00以前进行。傍晚禁止加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提前对流,而引起鱼类浮头。

(二)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

精养鱼池池水有机物多,故耗氧量大,当水中溶氧降低到一定程度(一般1mg/L左右),鱼类就会因水中缺氧便浮到水面,将空气和水一起吞入口内,这种现象称为浮头。浮头是鱼类对水中缺氧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吞入口内的空气在鱼鳃内分散成很多小气泡,这些小气泡中的溶氧便溶于鳃腔内的水中,使其溶氧相对增加,有助于鱼类的呼吸。因此浮头是鱼类缺氧的标志。随着时间的延长,水中溶氧进一步下降,靠浮头也不能提供最低氧气的需要,鱼类就窒息死亡。

1、 鱼类浮头的原因

(1)因上下水层水温差产生急剧对流而引起的浮头

炎夏晴天,精养鱼池水质浓,白天上下层溶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产生大量氧盈,下层水产生很多氧债,由于水的热阻力,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如下雷阵雨,或刮大风,致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产生密度流,使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所耗净,偿还氧债,致使整个池塘的溶氧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2)因光合作用弱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少,而池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都不断地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浮头。

(3)因水质过浓或水质败坏而引起的浮头

夏季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水质肥,耗氧大。由于水的透明度小,增氧水层浅,耗氧水层高,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就容易引起鱼类浮头。这种水质,如不及时加注新水,水色将会转为黑色,此时极易造成水中浮游生物因缺氧而全部死亡,水色转清并伴有恶臭,则往往造成泛池死鱼事故。

(4)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头

春季轮虫或水蚤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轮虫为乳白色,水蚤为桔红色)它们大量滤食浮游植物,当水中浮游植物滤食完后,池水清晰见底(渔民称“倒水”),池水溶氧的补给只能依靠空气溶解,而浮游动物的耗氧大大增加,溶氧远远不能满足水生动物耗氧的需要,引起鱼类浮头。

2、 预测浮头的方法

鱼类浮头必有原因,也必然会产生某些现象,根据这些预兆,可事先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鱼类发生浮头前,可根据4个方面的现象来预测。

(1)根据天气预报或当天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如夏季晴天傍晚下雷阵雨,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引起池塘上下水层急速对流,上层溶氧较高的水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所耗净,而引起严重浮头。

夏秋季节晴天白天吹南风,夜间吹北风,造成夜间气温下降速度快,引起上下水层迅速对流,容易引起浮头。或夜间风力较大,气温下降速度快,上下水层对流加快,也易引起浮头。连绵阴雨,光照条件差,风力小、气压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以致使水中容易供不应求,容易引起浮头。此外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加以大量投饵,水质肥,一旦天气转阴,就容易引起浮头。

(2)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进行预测

如江浙地区4月~5月份水温逐渐升高,水质转浓,池水耗氧增大,鱼类对缺氧环境尚未完全适应。因此天气稍有变化,清晨鱼类就会集中在水上层游动,可看到水面有阵阵水花,俗称暗浮头。这是池鱼第一次浮头,由于其体质娇嫩,对低氧环境的忍耐力弱,此时必须采取增氧措施,否则容易死鱼。在梅雨季节,由于光照强度弱,而水温较高,浮游植物造氧少,加以气压低、风力小,往往引起鱼类严重浮头。又如从夏天到秋天的季节转换时期,气温变化剧烈,多雷阵雨天气,鱼类容易浮头。

(3)观察水色进行预测

池塘水色浓,透明度小,或产生“水华”现象。如遇天气变化,容易造成池水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水中耗氧大增,引起鱼类浮头泛池。

(4)检查鱼类吃食情况进行预测

经常检查食场,当发现饲料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吃完,而又没有发现鱼病,那就说明池塘溶氧条件差,第二天清晨鱼要浮头。此外,可观察草鱼吃草情况。

3、 防止浮头的方法

发现鱼类有浮头预兆,可采取以下方法预防:

(1)在夏季如果气象预报傍晚有雷阵雨,则可在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将溶氧高的上层水送至下层,事先降低下层水的耗氧量,及时偿还氧债。这样到傍晚下雷阵雨引起上下水层急剧对流时,因下层水的氧债小,溶氧就不致急剧下降。

(2)如果天气连绵阴雨,则应根据预测浮头技术,在鱼类浮头之前开动增氧机,改善溶氧条件,防止鱼类浮头。

(3)如发现水质过浓,应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大透明度,改善水质,增加溶氧。

(4)估计鱼类可能浮头时,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吃食量。鱼类在饱食情况下其基础代谢高、耗氧大,更容易浮头。如预测是轻浮头,饵料应在傍晚前吃净,不吃夜食。如天气不正常,预测会发生严重浮头,应立即停止投饵,已经投下去的草必须捞出,以免鱼类浮头时妨碍浮头和注水。

4、 观察浮头和衡量鱼类浮头轻重的方法

观察鱼类浮头,通常在夜间巡塘时进行。其办法是:

①在池塘上风处用手电光照射水面,观察鱼是否受惊。在夜间池塘上风处的溶氧比下风高,因此鱼类开始浮头总是在上风处。用手电光照射水面,如上风处鱼受惊,则表示鱼已开始浮头;如只发现下风处鱼受惊,则说明鱼正在下风处吃食,不会浮头。

②用手电光照射池边,观察是否有螺蛳、小杂鱼或虾类浮到池边。由于它们对氧环境较敏感,如发现它们浮在池边水面,螺蛳有一半露出水面,标志着池水已缺氧,鱼类已开始浮头。

③对着月光或手电光观察水面是否有浮头水花,或静听是否有“吧咕、吧咕”的浮头声音。

鱼类发生了浮头,还要判断浮头的轻重缓急,以便采取同样的措施加以解救。判断浮头轻重,可根据鱼类浮头起口的时间、地点、浮头面积大小、浮头鱼的种类和鱼类浮头动态等情况来判别。

起口时间池内地点鱼类动态浮头程度早上中央、上风鱼在水上层游动,可见阵阵水花暗浮头黎明中央、上风罗非鱼、团头鲂、野杂鱼在岸边浮头轻黎明前后中央、上风罗非鱼、团头鲂、鲢、鳙鱼浮头,稍受惊动即下沉一般半夜2~3点以后中央罗非鱼、团头鲂、鲢、鳙、草鱼或青鱼(如青鱼饵料吃得多)浮头,稍受惊动即下沉较重午夜由中央扩大至岸边罗非鱼、团头鲂、鲢、鳙、草鱼、青鱼、鲤、鲫鱼浮头,但青、草鱼体色未变,受惊动不下沉重午夜至前半夜青、草鱼集中在岸边池鱼全部浮头,呼吸急促,游动无力,青鱼体色发白,草鱼体色发黄,并开始出现死亡泛池

如果青鱼或草鱼在饱食情况下会比鲢、鳙鱼先浮头。此外,罗非鱼对缺氧条件最为敏感,但该鱼的耐低氧能力很强,故渔民称其为“浮得早、浮不死”的鱼。

5、 解救浮头的措施

发生浮头时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如增氧机或水泵不足,可根据各池鱼类浮头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先用于重浮头的池塘(但暗浮头时必须及时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从开始浮头到严重浮头这段时间与当时的水温有关。水温低,则这段时间长一些,反之,则短些。

浮头后开机、开泵,只能使局部范围内的池水有较高的溶氧,此时开动增氧机或水泵加水主要起集鱼、救鱼的作用。因此,水泵加水时,其水流必须平水面冲出,使水流冲得越远越好,以便尽快把浮头鱼引集到这一路溶氧较高的新水中以避免死鱼。在抢救浮头时,切匆中途停机、停泵,否则反而会加速浮头死鱼。一般开增氧机或水泵冲水需待日出后方能停机停泵。

发生严重浮头或泛池时,也可用化学增氧方法。其增氧救鱼效果迅速。具体药物可采用复方增氧剂。其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

和沸石粉,含有效氧为12%~13%。使用方法以局部水面为好,将该药粉直接撒在鱼类浮头最严重的水面,浓度为30mg/L~40 mg/L,1次用量每亩为46kg,一般30min后就可以平息浮头,有效时间可保持6h。但该药物需注意保存,防止潮解失效。(min=分钟,h=小时)

(三)合理使用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改善水质、防止浮头、提高产量的专用养殖机械。目前我国已生产喷水式、水车式、管叶式、涌喷式、射流式和叶轮式等类型的增氧机。从改善水质防止浮头的效果看,以叶轮式增氧机最为合适。

1、 增氧机的作用

在成鱼池中大多采用叶轮式增氧机。它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等3方面的作用。它们虽然在运转过程中同时完成,但在不同情况下,则以一个或二个作用为主。

(1)增氧作用 叶轮式增氧机一般能向水中增氧1.0kg/kW·h~1.5kg/kW·h。当增氧机负荷水面较大时(例如1.5亩/kW·h~3.0亩/kW·h),其平均分配于池塘整个水体的增氧值并不高。因此,对于池塘大水体而言,实际增氧效果在短期内并不显著,只能在增氧机水跃圈周围保持一个溶氧较高的区域,使鱼群集中在这一范围内,达到救鱼的目的。

(2)搅水作用叶轮式增氧机的搅水性能良好,液面更新快,可使池水的水温和溶氧在短期内均匀分布。精养鱼池晴天中午上下水层的温差和氧差最大,此时开机,就可以充分发挥增氧机的搅水作用。增氧机负荷水面越小,上下水层循环流转时间越短。据测定在晴天中午用3kW叶轮增氧机对不同面积的鱼池开机试验表明,3.3亩开机15-20min,5亩20-30min,7亩50min,9亩开机1h后,整个鱼池上下水层溶氧基本上达到均匀分布分布。

(3)曝气作用叶轮式增氧机运转时,通过水跃和液面更新,将水中的溶解气体逸出水面。其逸出的速度与该气体在水中的浓度成正比。即某一气体在水中浓度越高,开机后就越容易逸到空气中去。因此,开机后下层水积累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等)的逸出速度大大加快,此时在增氧机下风处可闻到一股腥臭味。中午开机也加速了上层水溶氧的逸出速度,但由于其搅水作用强,故溶氧逸出量并不高,大部分溶氧仍通过增氧机输送至下层。

2、 增氧机的合理使用增氧机目前已在全国各地的精养鱼池中普及推广,但不少单位在增氧机的使用上还很不合理,还是采用“不见浮头不开机”的方法,增氧机变成了“救鱼机”,只能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每年使用时间短,增氧机的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使增氧机从“救鱼机”变成“增产机”,应采取如下方法:

(1)必须针对不同天气引起缺氧的主要原因,根据增氧机的作用原理,有的放矢地使用增氧机

晴天翌晨缺氧主要是白天上下水层溶氧垂直变化大,而白天下层水温,密度大,上层水温高,密度小,上下水层无法及时对流,上层超饱和氧气未能利用就逸出水面而白白浪费掉;而下层耗氧因子多,待夜间表层水温下降、密度增大引起上下水层对流时,往往容易使整个水层溶氧条件恶化而引起浮头。

采用晴天中午开机,就是运用生物造氧和机械输氧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上层过饱和氧气,利用增氧机的搅水作用人为克服了水的热阻力,将上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过饱和氧气输送到下层去,及时补充下层水溶氧,降低下层水的耗氧量。此时上层水的溶氧量虽比开机前低,但下午经藻类光合作用,上层溶氧仍可达饱和。到夜间池水自然对流后,上下水层溶氧仍可补充较高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或消除鱼类浮头的威胁。

晴天中午开机不仅可防止或减轻鱼类浮头,而且也促进了有机物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加速了池塘物质循环。因此,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抓住每一个晴天,坚持在中午开增氧机,充分利用上层水中过饱和氧气,才能抓住改善水质的主动权。

阴天、阴雨天缺氧,是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造氧少、耗氧高,以致溶氧供不应求而引起鱼类浮头。此时必须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运用预测浮头的技术,及早增氧。必须在鱼类浮头以前开机,直接改善溶氧低峰值,防止和解救鱼类浮头。

晴天傍晚开机,是上下水层提前对流,反而增大耗氧水层和耗氧量,其作用与傍晚下雷阵雨相似,容易引起浮头。阴天、阴雨天中午开机,不但不能增加下层水的溶氧,反而降低了上层浮游植物的造氧作用,增加了池塘的耗氧水层,加速了下层水的耗氧速度,极易引起浮头。渔谚有:晴天傍晚和阴天(阴雨天)中午开机是开“浮头机”。

(2)必须结合当时养鱼具体情况,运用预测浮头的技术,合理使用增氧机

增氧机的开机时机和运转时间长短不是绝对的,她同气候、水温、池塘条件、投饵施肥量、增氧机的功率大小等因子有关。应结合当时的养鱼具体情况,根据池塘溶氧变化规律,灵活掌握,合理使用增氧机。如水质过肥时,可采用晴天中午和清晨相结合的开机方法,以改善池水氧气条件。

根据上述要求,最适开机时间可采取: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为原则。运转时间可采取: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天气炎热、面积大或负荷水面大,开机时间长,天气凉爽、面积小或负荷水面小开机时间短等措施。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基本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注:如有不足之处,望各位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