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老家过年的习俗—请家堂

2024-09-01 17:23 来源:海蔻通 点击:

老家过年的习俗—请家堂

文/海雨天风

在我的农村老家,尤其是在我的家族里,每逢春节有个习俗叫“请家堂”。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请家堂就是把去世亲人的亡灵请回来过年。听我爷爷说,我家祖籍是北京密云,也许这一习俗是从那边带过来的。

请家堂是整个家族对逝者的一次纪念活动,是亲人间跨越阴阳的一次团聚。我曾经参加过家族里的请家堂,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请家堂通常有迎家堂、祭家堂、送家堂几个程序。

农历腊月三十上午开始做迎家堂的各种准备。供奉家堂的这家长者把家堂轴子从柜子里取出来,这是一块宽一米五、高一米八左右的布制的卷轴,卷轴的两侧是一副对联,大多是功德、忠孝之类的内容,卷轴正上方的中间位置为对联的横批,横批下面画着厅堂楼阁和高祖的画像,楼阁有一供桌,供桌的下面是一条甬道,这条甬道将整幅卷轴一分为二,甬道的左右两侧是一排排类似于座位一样的竖格,逝者的名字按辈分就写在每个竖格里,男左女右对称分开写。这个卷轴实际上就是所有去世亲人的象征。

用干净毛巾将家堂轴子仔细擦拭后,规规矩矩地挂在正堂的墙上。家堂轴子的下面放着供桌,供桌上摆满了做好的猪肘、馒头、白菜以及各色点心等贡品。供桌前的地上放着一个烧纸用的铁盆。香炉里点着香,袅袅青烟围绕着供桌,一会儿功夫,香的味道就开始在整个房间弥漫。

迎家堂都是三十晚上进行。天黑以后,家族里凡是结婚单独过日子的家庭,每家都要派一名男性代表去祖坟迎家堂。在农村,祖坟一般都在村子附近的山上,距离有远有近,但走路至少一个多小时。所以迎家堂的事都由男性承担,女性是不能参加的,毕竟这是一件需要胆量和体力的事,而且,从传统意义上讲,唯有男性才是家族血脉的延续。

出发去迎家堂之前,所有人都要先到供奉家堂的供桌前上香、烧纸、磕头。到达坟地后,跟着领头的人,从辈分最高的坟头开始,压上坟头纸,在坟前烧纸、磕头,边烧纸边轻声呼唤:“祖爷爷,过年了,跟我们回家过年吧!”“祖奶奶,过年了,跟我们回家过年吧!”……

所有逝者都请一遍后,开始往回走。回来的路上,脚步要慢,路也要尽量选择平坦好走的,因为除了去请家堂的人,还有请回来的去世的亲人跟在后面,他们或年老体弱,或久病缠身,走路自然会很慢很费劲。一路上,很少有人说话,因为那种气氛不适合任何话题,除了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四周寂静无声,几只照明用的灯笼或手电筒微弱的光亮忽远忽近地跟着,远处的村庄也在零零星星的灯光下,若明若暗,似有似无。

回到村子,一行人先后走进供奉家堂人家的院子,领头的人从门口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木棍,横放在大门口,名曰拦门棍,意思就是只准请回来的亲人的亡灵进院,孤魂野鬼则被拦在门外。

院子的地上事先铺好了谷秸,人走在上面发出唰唰的响声,用这种响声提醒主人家里来人了,抑或是告诉家里人,去世的亲人都回来了。

进家后,请家堂的人来到供桌前,对着挂在墙上的家堂轴子再次上香、烧纸、跪拜,这就意味着亲人的亡灵已经按照家堂轴子上的名字到位了,意味着去世的亲人已经被请回家了。

接下来的几天,直到初三早上,逝者的亡灵就会和生者一起过年。这几天,家族里已经结婚自立门户的家庭,每天至少要做一次饺子,在自己吃饭之前,先端一碗去祭家堂。点上香、烧纸、磕头,然后把酒杯斟满敬上,把盛满饺子的碗奉上。为便于亲人的亡灵食用,要用筷子把饺子夹开,把饺子汤倒在供桌前。整个过程,犹如亲人在世悉心侍奉那样,恭敬、自然。

初三早上是送家堂的日子,天亮之前,同样是迎家堂的那些人带着刚刚煮好的热腾腾的饺子,齐聚在供奉家堂的人家里。每家都将带来的饺子放在供桌上,用筷子夹开几个,让即将离开的逝者吃饱。然后是上香、敬酒、烧纸,所有人齐跪在地磕头祭拜。

磕完头,把家堂轴子从墙上取下,细心地卷好放起来,贡品和供桌也被撤下。随之,众人拿着剩下的香和烧纸,依次走出屋门,开始送家堂。拦在院门口的拦门棍也被拿开,为的是让亲人的亡灵能顺利走出院门。此时,外面漆黑一片,整个村子还在沉睡之中。一行人默默来到村外一个十字路口,将带来的香和烧纸点燃,面向西南跪下。这一跪,意味着送别,送别亲人亡灵再次远去;这一跪,也是告别,和回家团聚的亲人亡灵告别。

送完家堂,踏着夜色,送家堂的人又返回供奉家堂的人家里,大家把饺子重新热上,把酒斟满,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聊故去的亲人,聊彼此的近况,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话:心到神知,上供人吃。但无论怎样,因为有了请家堂这件事,家族里的人来往频繁了许多,彼此间也增添了一份亲密和热闹,这也许是请家堂的另一层意义吧。随着这顿团圆饭的结束,整个请家堂的仪式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早年,因为母亲健在,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也曾和族里的兄弟一同请过家堂。母亲去世后,再也没有回去过年,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请家堂的事早已变成了久远的回忆。而今,农村里的年轻人大都进城打工并买房安家,农村人口锐减,只剩一些老人留在村里,请家堂的事也早就不做了,这难免不是一种遗憾。

思念有多种形式,请家堂是其中一种,它和清明节、中元节一样,都是对逝者的一种纪念,是把埋藏在心底的思念借助某种形式表达出来,让人们记住乡愁,传承家风,不忘祖先。

请家堂是家族内部的纪念形式,甚至是一种带有幻想的缅怀与追忆,但无论是迷信还是习俗,我都愿意接受。因为我宁愿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存在;宁愿相信亲人去世后,并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宁愿相信每年三十晚上,亲人们真的回来过,他们真的能听到我们的声声呼唤,真的跟随我们的脚步回到他们曾经熟悉的家中,在鞭炮声中,和家人一起品茶喝酒吃肉,共享天伦,真的和子孙后代或者尚在的爸爸妈妈过了一个团圆年。

永别不代表忘记,离别多久,思念就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