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馆长数家珍谷正伦主甘:“宪兵之父”施展铁腕手段(二)

2024-09-01 05:33 来源:海蔻通 点击:

馆长数家珍谷正伦主甘:“宪兵之父”施展铁腕手段(二)

文|袁志学

抗战时主政甘肃 进步中寻求安定

1940年谷正伦抵达兰州

谷正伦夫人陈白坚居中左一为胡永馨,右一为张治中长女张素我,胡永馨为甘肃省妇女工作指导委员会创办人之一

1940年12月1日,谷正伦出任甘肃省政府主席。上任前,谷正伦专门到重庆向蒋介石请训,蒋介石特赠给他一部《左文襄公全集》(清左宗棠著),让他效法“前贤”,在西北“建功立业”。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号召开发西北、支援前线。谷正伦接替朱绍良担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后,针对朱绍良“在安定中求进步”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在进步中求安定”的施政方针,宣布了自己的施政三项原则:“一、团结精神,安定地方,集中力量,进谋开拓;二、用抗战推进建设,以建设充实抗战;三、借助中央,开发地方富源,培养地方,提供抗战需要。”谷正伦入主甘肃后,依据当时甘肃省的贸易经济环境,基于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考虑,制定经济发展纲要及举措,采取各种措施,整顿地方财政,兴修水利、发展交通、植树造林、创办学校,发展经济以扩大财政收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了物价,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政府资金的结余,并利用结余资金对与经济相关的交通、水利、农业、工业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变了原有的经济面貌,为抗战时期甘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稳定了后方大环境。

1941年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在省府后花园

谷正伦与夫人陈白坚及儿子在甘肃省府后花园合影

主政甘肃后,谷正伦施展了他强硬的统治手腕,努力消除以往积弊。他发现海原、固原、隆德(当时属甘肃管辖)三县交界的王家集,历年来这里多次爆发冲突,为冲突爆发点。究其原因,谷正伦认为这里“距三县治所均有100多里,政令不周……”于是,准于1942年在王家集设立新县,定名为西吉县。调他认为干练有方的海原县县长孙宗廉来任县长。西吉县名以境内席芨滩演化得名,当时属甘肃省陇东专区,驻穆家营。孙宗廉上任后立即维持地方治安,同时发放衣物、粮食、开筑道路、建立学校,改善民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群众的情绪,减少了冲突。

抗战时期的兰州

抗战时期的兰州街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兰州中山桥作为西北抗日运输线上的咽喉桥梁,交通运输十分繁忙,汽车、大车、驮队等如流水般通过,特别是铁轮大车的碾轧,很快使桥面出现深槽。每当重车通过,桥梁就会出现较大震动,特别是日本飞机来袭时,桥上车马杂沓,人流拥挤,桥梁震动更大。为保障战时交通和行车、行人安全,甘肃省政府决定对中山桥进行加固维修。为摸清桥梁损坏情况、震动的原因,提出较为合理的维修方案,甘肃省政府请求国民政府交通部派员,会同甘肃省建设厅对中山桥进行详细检查。交通部专家于1940年3月初到达兰州后,即与甘肃省建设厅有关人员赴桥上检查。1943年4月,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呈文重庆中央政府,请拨款修理中山桥。4月17日,中央政府将抄件、原件附图及预算转交交通部办理。交通部即于当日致电军事委员会:“兰州黄河铁桥为甘新、甘宁交通枢纽,现因年久失修,状极危险,兹为保险起见,拟在桥面加盖钢板四轨,使车辆经过时减少震荡作用。经饬管理该桥之西北公路工程处拟定计划,共需款一千八百万元,恳乞府赐照拨,令速修办。”1943年12月28日晚8时许,私营大业公司货运汽车运送汽油途中,行至中山桥北段时突然起火,桥北端第一孔第一档的大部、正桥纵梁5根、人行道纵梁、桥面板、人行道板等均被烧毁。1944年4月1日至5月9日,谷正伦组织专人将腐朽的梁木、桥面板及人行道板等择要予以抽换,并将桁架全部重新油漆,但计划加铺的4轨铁板未能加铺,而改为在桥面板上铺15厘米厚碎石路面。

国际孔道开通时 启动设置兰州市

甘肃省政府

抗战期间,兰州龙尾山麓马家坡子一带

兰州地处西北腹地,有县无市,设市的步履一波三折、异常迟缓。1920 年,甘肃省政府(督军署)下令成立兰州市政筹备处,选派陈訚、王烜、史彰、水梓、阎权5 人为筹备委员,筹划兰州市建市事宜。1921年 7 月,北洋政府颁布的《市自治制》,为各地建市制定了基本标准。1923 年,陆洪涛主持甘肃督军署正式通过兰州建市的决议,成立兰州市政筹备处,任命张维为兰州市政筹备处总办,下设四个科,筹备设市。然而此时,甘肃省内各路地方势力,冲突不断。兰州建市的计划只能停留在纸上。1927年夏天,刘郁芬主持甘肃省政府向南京行政院提出兰州设市申请:“兰州为甘肃省会所在地,各项市政,均待扩充进行,市内户口数目,亦属符合,拟请转呈特许建设兰州市政府,以期发展。”不久,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准许,1927年8月,兰州市市政筹备处再次成立,同时公布了《甘肃兰州市政筹备处暂行条例》,任命水梓为兰州市政筹备处总办,王炬为兰州市政筹备处会办。可惜,这一段时间,天灾人祸不断。1928年、1929年陇原大地遭遇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受重灾之县达58个,灾民有250多万。天灾兵祸相叠,期间全省死于饥饿者140余万,死于疫病者60余万,死于兵匪者30余万。据1929年统计,甘肃全省有300万人口,兰州仅有8.6万多人。如此惨景,1933年3月,再次裁撤兰州市市政筹备处。

水梓致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关于修建兰园过程中保护普照寺金代古钟的信件

1943年春甘肃省城官员在省府秘书长丁宜中居所观赏梨花,自左到右为丁宜中、王艺甫、谷正伦、谷小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国共合作、中苏联手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背景下,苏联援华西北国际孔道开通,东南沿海沦陷区民众涌向西北腹地,兰州的战略地位异常重要,经济社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设市再次提上甘肃省政府的议事日程。1941年2月,谷正伦主持甘肃省政府举行会议,审议《兰州市政府组织规则》,然后报请重庆国民政府批准,再次成立了兰州市政筹备处。当年6月30日,正式颁布了《兰州市政府组织规则》。1941年7月1日,正式成立兰州市,谷正伦举荐蔡孟坚任兰州市首任市长。蔡孟坚,江西萍乡人,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即中统)驻武汉特派员、汉口警察局局长。1934年7月任武汉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副处长。1941年2月,在重庆的蔡孟坚忽然收到了甘肃省主席谷正伦的电报,邀请他出任兰州市长并前往一叙。蔡与谷此前素不相识,深感莫名其妙,见面之后才知道,原来此前谷正伦路过武汉时,对于蔡治理武汉时期市容的变化印象深刻,专门打听记住了这个人,这次才真诚相邀,以求开创兰州的局面。就职典礼上,蔡孟坚一语惊人,对各路官员和民众说,“我不是兰州的市长,是来当工头的。”蔡孟坚的话透露出的信息很多。毫无疑问,进行市政建设是他的主要目标。最初的兰州市区范围如下:黄河南岸:东至东岗镇以东,以永安桥之山沟为界(包括高滩、水挂滩迄黄河北岸之枣树沟),南至石嘴子之东西两山头接近处,西至土门墩之墩台;黄河北岸:北至罗锅山、九州台山顶,西至十里店迤西迄黄河沿岸之孔家崖新渠水车车坝为界,东至盐场堡迄枣树沟为界。新市区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蔡孟坚

1946年3月蔡孟坚签署的兰州市政府服务证明书

兰州虽是省辖市,却是提高标准按院辖市的标准组建班子(下属各部门为局,一般应为科),考虑到当时兰州两项硬性指标仍不达标,且《市组织法》是1943年才修订放宽标准的,兰州的建市实有些特事特办的意味。蔡孟坚在兰州担任一把手将近五年时间,亲力亲为在市政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不过当时甘肃财政捉襟见肘,更兼当地士绅思维保守,很多事情推进困难,蔡本人也招致许多非议。蔡孟坚还有两次差点殉职,一次是为了拆迁修路,专程开车去青海西宁拜访马步芳寻求支持(因为要拆的有马家的房产),路上碰到山体滑坡,眼瞅着两块巨石滚将下来,分别落在距他座车前后两米之处,幸运的捡回条命。一次是从兰州乘空军的飞机去重庆公干,登机前看到一位姑娘在下面嚎啕大哭,一问原来是一位空军军官的未婚妻着急要去重庆完婚,因为要给蔡腾位置被撵了下来。蔡孟坚高风亮节,不愿与之争位,就让她先走,结果这趟飞机撞山失事,成员全部罹难,消息传来,驻兰州的空军第四路司令石邦藩惊出一身冷汗,赶紧联系兰州市政府报丧,这才发现蔡孟坚在兰州家里蒙头大睡呢。1942年,日本飞机轰炸兰州城,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谷正伦和兰州市政府市长蔡孟坚提出了“一面抗战,一面建设”的方针,在市中心废墟上拓建6条主要街道,统一命名政治性地名。如将东大街至西大街段命名为中华路(今张掖路),将贡元巷至百子楼段命名为民国路(今武都路西段),将南大街、绸铺街段命名为中正路(今酒泉路)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