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印度人的文化是什么?

2024-08-28 08:34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印度人的文化是什么?

中印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数千年辉煌的文化,至今民间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习俗。但是印度目前依然有一些文化我们无法接受的文化。

一、厕所文化:

谈到印度,就绕不开奇葩的厕所文化。许多中国人到印度无法适应的原因,首先就是厕所。印度的厕所不提供手纸,市场也很少售卖。即使专供外国人使用的高级厕所,配备的也是冲水清洗的方式。印度偏远地区的厕所,简单的准备了一桶水和一个杯子,高级的有一条自来水管,你自助冲洗即可。更多的印度人不喜欢上厕所,直接露天方便。我还特意问过印度人,为什么用水冲洗,用纸巾不是更方便、更清洁吗。谁知这个印度人反问:纸巾擦得干净吗?

二、苦行僧的文化

中国古代也曾流行过苦行僧的文化习俗,但在现代社会,苦行僧的文化极少存在了。即使你想衣衫褴褛地长途苦行,依靠沿街化斋果腹,善良的中国人也会将你照顾的吃穿不愁。而印度在宗教盛行的情况下,苦行僧的文化习俗至今很流行。印度存在大量修行的苦行僧,他们蓬头垢面、衣不蔽体,漫无目的地边行走边吟诵经文。他们的修行的方式匪夷所思,有的数年不洗澡,有的几年不吃饭。有一位著名的苦行僧,将手举在空中40年从未放下,手指如枯木一般,情景十分骇人。

三、摇头文化

中国人会以点头的动作表示同意,以摇头的动作表示否认。而印度人习惯摇头晃脑,根本无法从动作判断其真正用意。据说这种习俗与印度的历史有关。在古代,印度人摄于统治阶层的压迫,连说“不”的权力都没有,因此聪明的印度人在有疑问时不是直接摇头,而是先点头再左摇右晃。经过长时间演变,现代的印度人依然采用这种摇头晃脑的表达方式。他们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可能需要结合实际情形综合分析,这种多余的动作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四、印度4大种姓文化:

婆罗门:(最高的)教士和学者。他们不单是宗教的指导者,也是当时的知识阶层。他们享受种种特权:接受布施、豁免赋税、犯重大罪行时可以免死,本人连同妻子甚至所有的牛都要受到公众的敬礼。

刹帝利:(下个)贵族和战士。印度奴隶制国家兴起后,刹帝利是国家的统治者,他们与婆罗门经常发生矛盾,因之,婆罗门的权威有时亦受到挑战。

吠舍:(下位)农夫和客商。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首陀罗:(最低的)农奴和奴隶,首陀罗一般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

除四大种姓外,还有大量的「第五种姓」,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或「达利特」,他们多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贱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种姓之列。印度的贱民(Dalit),多由罪犯、战俘或是跨种姓婚姻者及其后裔组成。因为他们的身份世代相传,不能受教育、不可穿鞋、也几乎没有社会地位,只被允许从事非常卑贱的工作,例如清洁秽物或丧葬。

五、饮食文化:

(一)印度菜口味较浓,但愈往北部则口味渐淡;印度人在口味上尤喜食咖喱,嗜好酸辣,重油重色。烹调方法以烧、煮、烩、炸、炒为常见。在众多的印度菜肴中,咖喱类菜为其最大特色。

(二)主食以大米和面食为主,印度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为主,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还常以一种被称为“馕”的面饼为主食。无论在高级餐馆还是在街头树阴下,时常可以看见印度人席地盘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块馕,蘸上菜糊、汤汁以及用豌豆、绿豆等各类豆制品熬成的豆汤,津津有味地吃着。

(三)不爱烟酒,不吃牛肉、猪肉,崇尚素食。烟酒在印度不怎么流行,宴会上印度人几乎不劝酒,嗜酒成瘾者或者酒量很大者极少,从未见过印度人一饮而尽的干杯,也从未见过有人行酒令或者醉倒过。印度人吸烟的极少,公务往来和红白喜事,从未有人敬烟。印度教绝对不吃牛肉,除了牛肉,穆斯林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不吃猪肉,一般直邮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

(四)喜欢用手抓饭吃,虽然目前在许多正式场合,印度人已经开始用刀叉吃饭,但是在私底下,他门仍然习惯用手抓饭吃。“手抓饭”是印度人长久以来的就餐习俗,吃饭前他们会先洗手,然后准备就餐。也因为这一习惯,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做成糊状,这样才便于用手抓饼卷着吃,或是抓米饭拌着吃。印度人会在面前拜访一个大盘子,把米饭盛上,再浇上菜和汤,然后用手稍加混合,捏成团,就抓着送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