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之于日本,不仅是动画

2024-08-28 08:12 来源:海蔻通 点击: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之于日本,不仅是动画

少年,变成神话吧。

本文以1995年上映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后称EVA)为目标文本,结合上世纪8、90年代日本的经济以及社会状况,分析《EVA》之于日本的地位。

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对于日本人民来说是“失去的十年”,持续了整个80年代的泡沫经济使得日本跻身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的行列。

1989年日本政府为了刺破经济泡沫开始简单粗暴地实行大幅的货币紧缩,导致日本股价和地价在短时间内下跌50%左右,银行出现了大批坏账,大量企业破产,无数人因此丢了工作,背上了巨额债务。

日本动画业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经济泡沫破碎带来的冲击并非致命性的,真正是日本动画面临危机的是1989年著名的宫崎骏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一名出身小康家庭的宅男诱拐奸杀女童后吃饮,还把女童的骨灰寄给受害者家庭并认为这样的做法可以让自己死去的爷爷复活。

该事件使得社会矛头一度指向了日本的御宅族,人们认为是动画改变了这名少年的心智,导致他做出一系列惨无人道的暴行。

为了避免这种谩骂,动画业界只能选择阉割自己的作品,创造出“不求艺术有功,只求政治无过”(好熟悉的提法「狗头保命」)的作品,这也使得日本90年代的动画作品整体呈现出与80年代截然不同的风格。

1992年,东映适时推出了《美少女战士》,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变身狂潮,一时间,全世界的小孩子都高喊着“代表月亮消灭你”。

时势造英雄

在90年代泡沫经济破碎初期,像《绝对无敌雷神王》、《高智能方程式》、《魔神英雄传》等低龄子供向的动漫充斥着日本的电视银幕,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日本动漫行业的倒退,政治安全的制作氛围和日渐衰落的观众情绪,日本动漫急需一针强心剂。

1995年是日本动画史上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庵野秀明创立的GAINAX推出了《EVA》,该作讲述的是软弱的少年碇真嗣在一次次被迫驾驶强力机甲拯救世界,最终在自己父亲一手操作的“人类补完计划”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找寻。

影片中所表达出的明显的意识流倾向以及间离感带给整个社会强力的精神冲击,其中包含的元素也引起了热烈地解读与讨论。

作品之内:意识流与间离感

《EVA》中所蕴含的对社会的强力批判,是通过贯穿在影片之中的意识流与间离感所建立起来的。

间离在词义上直接取自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概念。

布莱希特提出,对事件或人物进行间离,首先要把那 些不言自明的、为人熟知的和一目了然的东西剥去,使观众对其产生惊讶 和好奇,跳出单纯的情境幻觉和情感共鸣体,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剧中人, 运用理智进行思考评判,最终实现戏剧对现实的批判。

影片中最初的软弱少年碇真嗣看起来是全作唯一一个正常人,随着剧情的推进,经历了一系列精神冲击,逐渐变得神经兮兮。

因此作品后期出现了大量人物内心独白,由于制作经费和周期紧张,该作在最后几集更是直接用原画来呈现剧情。这一做法看似被动,但却在无形中给影片增添了意识流的特点,与布莱希特的理念有所重合。

作品之外: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把刀子

初看EVA,很容易把这部作品和《机动战士高达》联系到一起,少年驾驶着机体与外来侵略者战斗,保卫家园的同时逐渐成长的故事框架似乎具有相似性,但如果将两部作品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考量,就不难发现《EVA》和《高达》二者传达的精神在时间轴上是具有延续性的。

在宫崎勤事件之后,日本动画开始走下坡路,加之90年代可谓是日本国民最低落的时代。

泡沫经济的破裂导致大量精英破产,纷纷倒闭关门企业也让刚毕业一心想着冲入社会大展拳脚的年轻人们撞的头破血流,只能待在家里怀疑人生。

而日本动画也正是借着蕴含在其中的人文关怀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出被社会抵制的泥潭的。

《EVA》的作者庵野秀明此前曾坦言“自己的创作深受《宇宙战舰大和号》影响”,如果说《宇宙战舰大和号》帮助日本找回了民族自信,《高达》帮助拓宽了日本人民的眼界,那么《EVA》则是一部重塑国民精神的作品,其散发出的理解、关怀是当时的人们所迫切需要的。

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凭借作品的影响能够改变社会舆论的走向,人们逐渐从宫崎勤事件的阴霾中走出来,《EVA》的成功还给飘摇不定的业界吃下一颗定心丸。

为此后《百变小樱魔术卡》、《名侦探柯南》以及新世纪三大民工漫的推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像歌词说的一样“少年,变成神话吧”《EVA》的封神之路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