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宅的意思是什么(宅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3-12-30 22:47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宅的意思是什么(宅到底是什么意思)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这是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留下的经典语录,我认为它用最简单的话语给我们指明了生活的方向和使命。

这个春天,所有人以”宅“的姿态加入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注定成为2020年的历史注脚。

考古“宅”文化,大概包括御宅族、二次元众和蹲家里这三个意思,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其最后一个含义。

“蹲家里”这个含义的兴起和流行大概是本世纪上个十年的产物,最初是指以不善社交、恐惧社交、逃避社交为特点的“社会功能不健全”者的一种生活状态,后来慢慢扩散到所有人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外出的状态。

就像这个春天我们的集体宅家,不论你是否享受其中,它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与家人共处、与自己共处。

此刻,我在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宅”字,忽然发现从来没有好好端详过它。

原来它是上下结构,由“宀”和“乇”组成。今天,我就由它的字体结构说起,聊聊其背后的温情意义。结构如下:1.“宀”:在屋檐下重现家庭之美;2.“乇”:在吃喝中重塑家人关系;3.“上下结构”:在相守中重拾爱与自由。

“宀”:在屋檐下重现家庭之美

小时候的自己最喜欢停电和下雨天。

晚上一停电,父母就无法再继续忙碌,只能点一支蜡烛与我们围坐在一起,讲天南海北的故事,我拖着两个腮帮子静静听着,眼睛里注视着那跳跃的烛光,我觉得那就是所谓的“温馨”。

白天一下雨,父母也就无法下地劳作,只能陪我们窝在家里,我喜欢躲在屋檐下看雨,父母便陪着我躲在屋檐下看,所以多年后当我听到周杰伦唱“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时,儿时的场景映入眼帘,我觉得那就是所谓的“美好”。

家庭是什么?我认为是一家人整整齐齐地生活在一起,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但当下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家庭处于“异地”或“空巢”状态,要么子女在外,老人留家;要么夫妻异地,丧偶育儿;要么年轻人外出,老弱留守。

我们在忙忙碌碌中已经很少有机会来感受家庭之美了。

宅的部首是“宀”,是深屋的意思,与“家”的部首相同,都像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屋檐。从这个意义出发,这个春天我们宅家之行难道不是一家人共处在一个屋檐下吗?

一位网友说:“跟我妈一边剥花生一边看《请回答1988??》,一下午就这样过去了。实在是喜欢一边手上剥个什么一边看节目。这个习惯还是小时候养成的,那时是全家人一边剥棉花一边看《青青河边草??》。”

多么有画面感地一幕,网友寥寥几句话为我们勾勒了她小时候以及此刻的家庭之美,“一起”“温馨”无疑是其闪亮的标签。

昨天下午,太阳暖洋洋地晒着我家的阳台,我做了下午茶给老公和儿子,边吃边给儿子讲故事,我不知道儿子长大后会不会想起这一幕,但我知道当我老了,我会怀念这一幕。

我们不妨将整个社会设想成一张白纸,每有一个和谐团圆的家庭就为这张白纸增添一抹色彩,那么此刻千千万万的家庭一起成就了一张斑斓的画卷,它的名字就叫“家庭之美”。

这是“宅”的赐予。

“乇”:在吃喝中重塑家人关系

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是一对打算离婚的夫妻因为疫情不能办理手续,于是宅在家里凑合过日子,没想到却在相处中重新修不了双方的关系,甚至怀上了二胎。

虽说是段子,但我看得很温暖,因为这充分说明有时候我们的家庭关系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我们没有时间和兴趣去体会对方的情绪。

宅的下半部分是“乇”字,它有两大含义,一是草叶,二是委托。我将其引申了一下,草叶可看作是我们宅在家里的食物,代表着我们日常吃喝;委托是一种关系的象征,同住一间屋子难免需要相互委托帮忙,家人关系就在这一来二去中迅速升温。

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生而为人,我们都不可避免要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其中联系最多的无疑就是家人。

一位网友说:“宅家一个月感想:亲人真好,半个月的粮全靠二舅舅家的的几只鸡,老妈的十斤肉丸,若干腊肉腊鸭,还有两箱马蹄撑着。平时总看不上老妈的小菜园,没想到现在收获满满,趁做志愿者的休息间隙,我居然摘了后尾箱满满的青菜,红萝卜,辣椒,土豆,木瓜。送了一些给同事和邻居,大家都觉得幸福!”

我们自以为是的成长中,总觉得父母啰嗦又落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终于理解了他们的良苦用心,这是一种和解式的家人关系重塑

还有网友说:“连夜从老家赶回自己家的那一刻,突然觉得,平时对老公要求太多,想要他变得更好,却不知道,没了他,就没了天,顿时安慰自己,不要奢求太多,生命面前,什么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对于孩子,平时总要求他们不能这个不能那个,想着如果我们期中谁被感染了,岂不是有太多遗憾了,索性,吃的痛快,玩的痛快吧!”

我们总在生活中要求家人成为心中完美的样子,但正如这位网友的感慨:“生死面前,一切的欲望,恩怨都变淡了,亲情却变得格外浓郁!”这是一种回归式的家人关系重塑

我还看到一个充满哲思的感慨:“我爸妈真的是太爱我也太不懂我!”

这句话认可了父母的爱,也接受了父母的不懂,感慨中透着些许无奈,但我却觉得非常正常。凡事都有自我的局限性,家人亦然,但这并不妨碍爱本身。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妥协式的家人关系重塑

随手翻看这一个月的朋友圈,从做凉皮到晒蛋糕,从做馒头到晒烙饼,人们围着“吃喝”这件人生大事旋转的同时,也重新认知、思考和塑造了家人关系,这种体验可以说前所未有。

“上下结构”:在相守中重拾爱与自由

生活规律得仿佛生了锈一般,既让人轻蔑,又让人害怕,但同时也是一种保护,让他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闺蜜说,她在母亲大人的威逼利诱下每天早睡早起,生活无比规律,再也不用担心熬夜冒痘或不吃早饭的问题了,但她却觉得迫不及待想回出租屋里随便造,她说那是自由。

我笑着说:“你不是最喜欢宅吗?看来是个伪宅!”

有人说:“现在我才知道,宅在家里的快乐,有一半来自于可以随时外出。”

这句话点醒了很多人,所以诸如我闺蜜这样真正宅家却抱怨没有自由的人来说,都是伪宅。

我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受“宅”所限制的,不论是行动的自由还是心灵的自由。

我们从“宅”字的结构来看,它不是包围或半包围结构,而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体,这代表着这个“屋檐”并没有给我们的活动上锁,它给足了我们充分的自由。

有人利用这段时间精读了平时来不及读的书,在书本的海洋里遨游获得了精神的自由;

有人利用这段时间倾诉了平时来不及说的话,在交流的快感中拥抱了情绪的自由;

有人利用这段时间做完了平时来不及做的运动,在汗液的流淌中拥抱了身体的自由;

有人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平时来不及进行的亲子互动,在欢快的笑声里拥抱了育儿的自由……

雨果说:“自由只有通过友爱才得以保全。”

所谓自由从来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所约束;所谓自由从来不是自我为上,而是爱人先行。

“宅”家之旅其实是一场爱之旅,有爱加持的旅行不论做什么都是自由的,诸君不妨好好体会。

木心说:“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生活最好的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这些日子,我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它告诉我们的难道不就是要学会在孤独中学会与自己或家人相处,在隔离中学会取悦家人和自己?

从这个角度出发,这场“宅”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认清生活真相”的好机会。

愿所有的家庭、家人、自我都可以“宅”后余生,欣欣向荣。


我是一粒纽扣,A面编织格局、装点生命,B面解开困惑,缝合人生。爱阅读、爱写作、爱摄影、爱生命。愿用一生追求生命的质感,期待与你同行。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