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蒯怎么读(蒯字的读音是" kuǎi")

2023-12-19 13:04 来源:海蔻通 点击:

蒯怎么读(蒯字的读音是" kuǎi")

三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非常知名,这一方面是因为以《三国演义》为首的通俗文学、戏曲作品对当时的许多轶事进行了改编和传播,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人物和故事确实非常精彩,让人很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主动进行再次传播。不过,随着三国故事的广泛流传,其中的一些人物却因为名字比较生僻而常被念错。

举例来说,这六个三国人物就经常被念错名字,要全部认识可谓非常不容易。

我们第一个要说的,便是东汉末年起就割据一方的大军阀士燮。士燮生于交州苍梧郡的广信县,也就是今广西梧州一带,在当时,士家可以称得上是交州声望最高的大族,不但士燮的父亲在桓帝时曾担任日南太守,士家的其他成员也有不少都担任着地方官。灵帝时,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而在交州刺史朱符对民众横征暴敛而遭到驱赶后,他便成为了交州百姓心中的新任领导者。

据《三国志》记载,士燮为人"体器宽厚,谦虚下士",因此当时很多名士都为了躲避中原战乱前来投奔,为交州打了一个很好的"广告"。东吴崛起后,士燮很识相地交出了领地,也得到了孙权的抚慰,最终,士燮病逝于黄武五年(226),享年九十岁。士燮的姓非常简单,但他的名却十分复杂,足有十七画,发音是"xiè",意思是调和、调理。因为名字比较生僻,所以常有人叫他"士变",甚至有人故意将其名念成形近的"土鳖"。

第二个名字不简单的人是傅巽,他是西汉时期"千里斩楼兰"的著名将领傅介子之后。据《傅子》记载,傅巽为人外表端正、博学多才,但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识人之明。当年他在荆州时,曾预测同为荆州名士的庞统是"半英雄",并断定裴潜日后会凭借自己高尚的品行名扬天下。不久之后,庞统投靠刘备,始终位居诸葛亮之下,而裴潜官至尚书令,以德行出众而闻名。

傅巽效力曹魏时,思维敏捷、辩才出众的魏讽曾经凭借出众的才能得到人们的夸赞,但傅巽却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结果,他果然又说中了。傅巽名字中的巽读作"xùn",有两种解释,一是八卦之一,代表着风;二是通"逊",表示谦虚恭顺。笔者认为,除非他的父母是狂热的道教爱好者,否则后者应该才是他名字的具体含义。

东吴重臣步骘的名字也常被人读错,他出身不凡,祖上是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人"中的步叔乘。东汉末年,步骘为了躲避战火来到江东,后来被孙权征辟,靠着才干和勤勤恳恳的态度从小小的主记一步步做到了右将军、骠骑将军,甚至还在陆逊去世后担任了东吴的丞相。他的名字应该被读作"zhì",有评定、排名和雄马的意思。

袁术麾下将领桥蕤的名字也算是比较生僻,他为人忠厚稳重,即使袁术性格恶劣,还大逆不道地僭越称帝,他还是为其四处征战,不遗余力。袁术称帝引起公愤后,曹操便派兵前去讨伐,桥蕤拼命死守,最终兵败身亡。桥蕤的蕤字应该被读作"ruí",指的是花蕊或是花草下垂的样子,用今天的眼光看,可能更像是一个女生的名字,而不适合一个死战到最后一刻的猛将。

除了名字不好认,三国时期还有一些姓氏特别的人物,如荆州名士蒯良,他在历史上是为荆州牧刘表出谋划策,并且是常常给出非常有价值的良策妙计。可惜的是,刘表为人优柔寡断,常常是不愿完全将其采纳而错失良机。蒯字的读音是"kuǎi",关于其姓氏的来源,一般认为是取自商朝时就存在的蒯国,属于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姓氏复杂难念的还有名将麴义,他本是冀州牧韩馥的下属,但因为韩馥为人实在过于懦弱无能便选择了反叛。后来,他与正想吸纳人才夺取冀州的袁绍通力合作,成功逼韩馥让出了州牧之位。在此之后,麴义便为袁绍四处征战,并屡立战功,表现非常出色。在袁绍与公孙瓒争夺河北霸权的界桥之战中,麴义也表现优异,他率领八百精兵斩杀了敌军上千人,并把气势汹汹的公孙瓒一路赶回了大营。

不过,因为自认功劳颇高,麴义逐渐膨胀,甚至有了不轨的念头,得知此事后,袁绍便先下手为强,将其召来见面,并趁机诛杀。麴字念作"qū",被认为最初是脱胎于麴姓,是西汉时被牵连而撤职的尚书令鞠谭为了避免加害而改。时至今日,麴姓依然存在,只不过已经是非常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