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泰坦鸟,谱写了“鸟吃马”的时代

2024-09-14 21:00 来源:海蔻通 点击:

泰坦鸟,谱写了“鸟吃马”的时代

全文共1483字,5张图,阅读时长2.5分钟

今夕对比

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类当属鸵鸟了,成年后的鸵鸟身高能够达到能够达到两米以上,体重为300斤左右,但是鸵鸟虽大,与远古时期的巨型鸟类相比却相差甚远。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巨型鸟类——泰坦鸟。

泰坦鸟与人类对比图

根据目前古生物学家发掘出的化石来看,泰坦鸟成年后的身高保守估计在2.5米左右。尽管身高比鸵鸟高不了多少,但是,以泰坦鸟粗大的骨骼来看,成年后的体重能达到800斤左右,是今天鸵鸟的2.6倍。跟鸵鸟一样,泰坦鸟也不会飞,不过由于泰坦鸟双腿的肌肉极其发达,所以它们奔跑的速度很快。

泰坦鸟巨大的喙

泰坦鸟和其他的恐鹤科一样具有巨大的喙,而且它的退化双翼不可能用来飞翔,但是进化出了一对用来抓住猎物的爪,这种尖钩爪可以轻松撕碎猎物。

进击的泰坦鸟

泰坦鸟属于鸟纲鹤形目恐鹤科,其名称来源自古希腊神话中代表力量的奥林匹斯十二主神的泰坦。

泰坦鸟一度认为是跟其它恐鹤科一样,生存时间是在距今500-180万年,但是1995年在德克萨斯州一个更新世沉积中发现了泰坦鸟化石,显示它们是直到15000年前才灭绝的,这意味着早期的美洲人类很可能和这些可怕的肉食鸟类一起生活,至今那里仍流传着许多关于泰坦鸟的神话传说。

泰坦鸟化石

其实,泰坦鸟最开始生活在南美洲大陆,5000多万年来,南美洲长期与其他大陆隔绝,由于板块运动,大约在300万年以前,南美洲和北美洲相连在一起,于是两个大洲的顶级肉食动物开始了来往(著名的南北美洲生物大置换事件),残酷的竞争之下,恐鹤科的其他动物因为处于劣势而被灭绝了,但是泰坦鸟却逆势而为,开始从南美进入北美,并成为唯一的恐鹤科幸存者。

泰坦鸟捕食复原图

早期的马体型并不算大但奔跑迅速,却依旧沦为泰坦巨鸟的捕食对象。泰坦巨鸟捕食时一般先用喙把对方击倒之后才用后肢固定住进食而非直接用大腿踢打,因为它们厚重的头颅头重脚轻容易跌倒。

“泰坦”陨落

“南北美洲生物大置换事件”之后,以泰坦巨鸟为代表的骇鸟科向北迁徙过程中,虽然前期取得了优势地位,而当它们直面北半球更加凶悍的哺乳纲竞争者的时候,就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南下的哺乳动物大军中,新晋崛起的各类掠食者在南美洲攻城略地,骇鸟科的鸟类大本营开始沦陷。

巴拿马地峡的形成后,发生南北美洲生物大置换事件

为何“巨鸟”不敌凶猛的哺乳动物?

首先,由于和所有今鸟类一样缺乏利齿的武装,大型陆行鸟类在体型上虽然因为两足直立步态带来了身高优势和凭借先天敏锐的视觉领先于哺乳类,机动性上也更胜一筹,但缺乏牙齿和特化的前肢却成为了它们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的软肋。毕竟再锋利的弯钩无牙喙部也终究抵不过满口獠牙猛兽。再加上鸟类骨架为了适应飞行发生了许多适应性的演化,使其骨骼愈合且中空以减轻体重,身躯整体相对哺乳动物而言更加轻盈,尾椎骨也特化形成为尾综骨,过大的体型会影响其在运动时的身体平衡。

其次,在繁殖方式上由于鸟类采取卵生模式,是成为不少小型哺乳类获取优质蛋白质的首选对象。由于骇鸟科鸟类不具有飞行能力,无法在树上筑巢,只能在危机四伏的地面产卵。这样产下的卵和幼鸟自然成为很多窃蛋贼的觊觎目标,成鸟往往顾此失彼应接不暇。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生存环境的变革。北美的大部分植食性哺乳动物因为生态环境与南美洲大相径庭各自演化出不一样的生存模式,骇鸟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猎物,也来不及对狩猎模式做出调整,这使得它们越来越难以捕捉到这些更加敏捷的新猎物。

这场没有硝烟的生存争夺战,最终以南下哺乳纲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落下了帷幕。而泰坦鸟靠着自身过硬的本领,成为了这个家族唯一的幸存者,不过,它们坚持到15000前,最终没有躲过灭绝的命运。

图片:网络(侵删)

文字:走丢的小驰龙

排版:走丢的小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