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愚公移山》中愚公有一个深刻洞见,让自以为是的智叟自愧不如

2024-10-16 01:29 来源:海蔻通 点击:

《愚公移山》中愚公有一个深刻洞见,让自以为是的智叟自愧不如

《愚公移山》是《列子》一书的名篇,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则寓言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愚公与智叟。

01智叟的小算盘:听我的,你这玩意儿没戏

说起愚公,看似并不聪明,竟然想着靠人工给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挖开,原因就是大山挡了乡亲们的去路。但是,在上古年间,以当时的生产力,想要挖开大山,显然是十分的艰难的,因此,遭到村里一个聪明的老头智叟的质疑和嘲笑:“老伙计,你太笨了吧。就凭你这个年岁,我看连大山的一草一木都能撼动,更别说挖动山石了”。

原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说完这些话,智叟不无得意。

我们中国人,大多都有攀比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就拿愚公挖山这件事,无疑是政治正确的,一旦有寸土之功,地位和荣耀都会比智叟这样的普通人高很多,因此,敏锐的智叟启动了他的嫉妒心,大老远跑过来,就为了说些风凉话,貌似句句在理,其实,他的本意可不是给你启发,而是让你知难而退。

“笑而止之”四个字,将智叟的嫉妒和自以为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是聪明人,以我看来,你的这个工程是没有前途的,趁早收手吧。

智叟内心活动:咱俩啥关系?你咋那么热心呢?你的言外之意,如果我不停手,要么是傻,要么就会成为你的仇视对象?

其实,智叟们就是这样想的,我们很难明白这类人的心理:别人想做些事情,大概率是与他无关的,但他们就是看不惯,这大概与他们骨子里的嫉妒和自恋有关。

智叟们常以聪明人、精英人士自居,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常被当作傻子,或者是异类,他们会本能对这些想做事,或者有新奇想法的人进行攻击。

5000年来,中国这类人数不胜数,他们自己不做,也不希望别人去做,更不愿接受别人做出成绩。

02愚公有一个洞见:不在纸上,在诗外

再看愚公,他身上则有两种可贵的品质供我们学习:

1、积极做事的进取心;

2、通过长期实践而获得洞见的能力。

与智叟不同,愚公们无论自己身哪个阶层,他们天生喜欢做事,他们不是不喜欢思考,而是明白,再厉害的大脑也要与实际相联系,在实践中获取洞见,并通过深度思考将这种洞见落地。

拿挖山这件事来计,愚公发现一个洞见: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做事的决心,让愚公们拥有无穷的干劲,但这并不足以光耀后世,除了方向明确,干劲十足之外,他们最值得称赞的是:永远沐浴在成功的源泉之中。

如果他们是一名工人,他们不会脱离岗位空谈技术;

如果他们是一名销售,他们不会呆板死记销售话术;

如果他们是一个制陶师父,他们不会丢下刻刀妄言制陶工艺;

……

不断浸淫一切成功必备的经验和心得,他们有第一手的资料和必要的理论基础,最终,迸发智慧的火花,产生出独特的洞见,实现创新。

所以,想要创新就要有洞见,而要获得洞见,除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之外,将身心浸淫在工作场,是必由之路。难怪社会上那么多的智叟都一事无成,因为他们永远不能理解“打磨10836只紫砂壶”的手感和心境,又何谈洞见呢?

我们的进步空间仍然无穷!

毕竟在中国,智叟依然多到可怕,而愚公却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