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用幸福的教育达成教育的幸福

2024-07-12 04:27 来源:海蔻通 点击:

用幸福的教育达成教育的幸福

本文转自:泰安日报

宁阳县伏山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53年,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187人,专任教师89人。学校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学校秉承“尚善至精、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厚德至善、笃行至精”的校训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构建生本化幸福课程、打造生命化幸福课堂、培养专业化幸福教师、开展生活化幸福活动和建造生态化幸福校园五个方面着手,五位一体,助力学生幸福成长,用幸福的教育达成教育的幸福。

构建生本化幸福课程 搭建学生幸福成长平台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学校构建起“生本化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多元化的学校课程”二位一体的幸福课程文化体系,形成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 “幸福课程超市”,搭建了学生幸福成长的广阔平台。

学校充分发掘学校、家庭及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出四大类五大系列约30门课程。学生自主选课,参加每天下午课后服务第一环节“幸福课程超市”走班。幸福课程超市,为每个孩子提供丰富多元的课程选择,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打造生命化幸福课堂 构建学生幸福成长阵地

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双减”政策下的高效课堂。学校建构起以学为主的“三、三、六”教学改革模式。

第一个“三”的含义是指“尝试、合作、高效”,是进行改革的指导理念和原则;第二个“三”是改革的三大重心:课前预习、课中改进、当堂检测;“六”就是六步教学流程:课前预习——预习反馈——重点探究——拓展延伸——系统总结——达标测评,“三、三、六”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专业化幸福教师 提供学生幸福成长保障

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教育。学校开展多种活动打造了一支业务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党建工作。结合支部实际开发了“四个一”党建课程。党建课程内容做到了学校工作的全覆盖,为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夯实班子建设,提高执行能力。学校落实两条线管理,第一条线:校长办公会-年级学部-教师-班级(学生);第二条线:职能部门-年级学部-教师(学生)。

建立教师幸福教育共同体。学校抓实“三个整体负责制”,即以年级部主任为核心的年级教学质量负责制,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质量负责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质量负责制。三个整体相辅相成,共同努力,确保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快乐会议,彰显人文关怀。“快乐会议”是我校一张靓丽的文化品牌。旨在紧张忙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放松教职工心情。愉悦精神、增强情感交流、体会职业幸福感、让教师幸福工作、实施幸福教育从而成就幸福人生。

开展生活化幸福活动 拓宽学生幸福成长渠道

学校开展生活化幸福活动,搭建学生幸福成长平台。定期举行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内涵的“三礼四节”活动。三礼指的是“至善·启蒙”一年级入学礼、“至善·启智”三年级成长礼和“至善·启航”五年级毕业礼。让学生在朱砂点智、过成长门等环节中,将爱祖国、爱学习、懂感恩、树理想这些美好的信念深深根植于内心。“四节”即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坚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工作小组。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留守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建造生态化幸福校园 筑牢学生幸福成长根基

学校以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并举,刚柔相济,实施有温度的管理,逐渐形成生态化幸福校园文化,筑牢学生幸福成长根基。

建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学校建立了以“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参与、社会监督”为特征的现代学校制度,以章程为纲,对管理机构进行改革调整,实行扁平化管理,为全体教师安心教学提供了制度保障。

创设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学校依托“强镇筑基工程”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倾力打造走廊文化、教室文化、食堂文化、围墙文化、办公室文化五个窗口,形成了“五育”并举、“四有”立教、“三至”润心、“两翼”齐飞、“一特”多元校园文化体系,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校园”“泰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泰安市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泰安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宁阳县办学水平先进单位”“宁阳县课程与教学工作小学教学质量优胜学校”“宁阳县首批师德师风示范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宁阳县办学水平优秀单位”。

学校将立足至京山文化,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以尚善之心涵养师生美德,以至精之心增长师生学识。做富有责任感的学校,做有信念、有追求、有理想、有特色的教育,在办学的路上不断攀登、不断超越,不断追求卓越的教育品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通讯员 吴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