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百态 > 正文

​利玛窦建的宣武门天主堂(南堂)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教堂

2024-11-08 15:55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利玛窦建的宣武门天主堂(南堂)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教堂

宣武门天主堂,俗称南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41号,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教堂。它是在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由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兴建的。早期的南堂名叫宣武门礼拜堂,规模很小,而且是中式的,仅在屋顶上放了个十字架,表示这里是个天主教堂。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在德国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的主持下,宣武门天主堂在其原址上开始了重建工程,两年后一座大教堂建成了。不过风格还是中式的,这正是汤若望的聪明之处,他深知中国皇帝们的保守和自尊。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已然破旧的宣武门天主堂重修工程开始。康熙已经能接受一些外国东西了,甚至还请了外国人来教皇子们西学。于是新教堂采用了欧式风格。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京西发生地震,南堂建筑被损毁,次年重建。重建的南堂采用了当时在欧洲非常流行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

那时的人们不懂抗震结构,中式建筑因为是榫接木构,问题不大,可这些洋式的高大建筑就屡屡被毁于地震。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南堂再次在地震中损毁,雍正皇帝专门赐银一千两重修了南堂。重修后的南堂延续了原先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门窗屋顶皆用穹隆设计,显得更加敞亮和气派。乾隆四十年(公元1776年)南堂又毁于火灾,乾隆皇帝赐银一万两用于恢复教堂原貌,并且手书“万有真原”的匾额赐予教堂。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宣武门天主堂和其他教堂一样遭到了义和团团民的围攻和破坏。

1904年用清政府的赔款重修的南堂主堂和附属建筑竣工,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宣武门天主堂的建筑。

宣武门天主堂共有三进院落,临街的主入口类似中式的宅院大门,东跨院为教堂的主体建筑,西跨院为神父们的起居住房。另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等。教堂主体建筑为砖结构,面向南方,正面的建筑立面为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最上面做了断檐口。下面三个宏伟的砖雕拱门并列,将整个建筑立面装点得豪华而庄严。建筑里外磨砖对缝,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妙在这些雕刻在外国应为石雕,这里改为了中国传统而拿手的砖雕,大大减轻了施工难度并节约了造价。堂内四周的彩色大玻璃窗渲染出了天主教堂的气氛。

教堂建筑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侧配以五彩的玫瑰花窗,整体气氛庄严肃穆。

本文摘自《晨钟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