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1-10)

2024-09-22 00:13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1-10)

时光流转

从为人熟知的江南水乡,到掩映于油菜花中的皖南古镇,从黄土高原上的朴实无华的院落,到富贵大气的北方古城,从个性鲜明的岭南古村,到千万重青山中的川渝古村,从充满民族风情的湘黔之地的寨子,每一处美景,都会让人心驰神往。

相信很多人都有古村小镇情结,幻想着有朝一日与爱人携手,在一座隐匿于青山绿水中的、历史悠久的古村内小住几日,观熹微落霞,听蝉鸣鸟语,偶尔翻阅诗书,下棋品茶,体验带月荷锄归的田间之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因地制宜建造出自己的家园。由此,在华夏广袤的土地上,出现了风格各异、各具风情的古镇。当你在繁忙的工作闲暇之余,如有一丝出去走走的冲动,也许这些地方,会让您有一些欣慰。

任由时光流转,古村小镇风情依在。它们静默如钟,站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体会着细碎的时光。如果能在充满风情的古村小镇里畅游一番,或花前煮酒,或穿梭小巷,或驾一叶小舟,让自己放下疲惫沉浸其中,感受时间的流淌,感受小镇的风情,也就不虚此行了。

今天开始小编就推荐一下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1-10),看看你都知道几个?,又去过几个?

(宏村)

001:宏村

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青山萦绕、绿水环抱的山坳里,坐落着一个粉墙黛瓦的古村落。这就是位于黟县北部东山脚下、羊栈河畔的宏村。春季喜雨时节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别有风情。如果你看过电视剧《徽娘宛心》的人一定会被宛心的坚韧与正直打动;去过这部电视剧的取景地——安徽宏村的人一定也会为这个古老村庄的独特魅力而折服。

宏村和西递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亲眼看到这个被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的宏村,真的是名不虚传!它恬静又美丽,在深山一角散发着迷人的风采。 沿着南湖南岸散步,眼前就像一幅幅山水画,这也是宏村出镜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湖面呈弓形,湖堤古树参天,树上青藤盘绕,鸟儿在此唱个不停。绿荷摇曳,鸭群、白鹅在湖面戏水,整个湖面就像一面镜子,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近皆景。

(宏村)

这是一座形如卧牛的古村落,村子北部的雷岗山是“牛头”,山上高耸的参天古树是“牛角”,村中的月沼、南湖是“牛胃”和“牛肚”,盘桓在南湖边的长堤是“牛尾”,整个村落里鳞次栉比的老房子就组成了“牛身”。

古人说牛卧马驰是吉兆,牛主富贵,这也许只是一种期盼,但是宏村的居民们却有着实实在在的体验。这头“卧牛”美丽而恬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安详、富足、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宏村)

宏村建于800多年前的南宋绍熙年间,明代时宏村已百业蒸腾,人丁兴旺,至清代达到了“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有一副古徽州楹联这样写道:“看子霞西耸,飞瀑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好一个“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这正是宏村田园风光意境的真实写照。因其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称。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宏村最南端的南湖,整体呈弓形,弓弦处铺石板建楼舍,鳞次栉比;弓背部筑堤岸植杨柳,郁郁葱葱。水面平静如镜,映碧山蓝天,融粉墙黛瓦,引绿荫红花,如诗如画。南湖的设计遵循了中国山水画气韵生动的绘画原则,造境极富诗情画意。南湖四季皆景:春季杨柳含颦桃带笑,夏日白莲盛开风飘香,中秋水宁如镜月当空,冬雪一把银弓落玉盘。若把南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宏村)

走进村子里会看到志道堂、文昌阁、会文阁、启蒙阁、望湖楼、祗园等古老建筑,结构严谨,建筑上的木雕生动逼真。深入村子会发现古巷幽幽,处处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和白墙黑瓦的徽式老建筑。

敬修堂后面就是承志堂,这是宏村最大的一座民房,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走过外院、内院,进入前厅,这里是该建筑的精华所在。在正对中门的前厅横梁上雕有一幅“唐肃宗宴官”,在中门上方阁楼护板上雕有“三国演义戏文”,在中门上部雕有“百子闹元宵”,前厅上方的拱棚上有“倒立双狮戏球”式木雕棚托,这些木雕人物之众、层次之多、手法之细腻,堪称木雕中的精品之作。走到后堂,这里是长辈的居所,因此每根柱子的基石上都刻有一个“寿”字。

(宏村)

南湖书院的景致也是可圈可点,在望湖楼上可将荡漾的南湖以及苍翠的远山尽收眼底。《汪氏族谱》中写道:“旁有小楼可以俯瞰全湖风景,时见鸢飞鱼跃,生趣盎然。”望湖楼下是祗园,是供教书先生休息的小园,“祗”即是福,又有恭敬迎候之意,徽州人素来尊师重教,在他们眼中,“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宏村环境幽静,风光秀美,且民风淳朴,再婉转的文字也道不尽宏村的美,再悠扬的箫歌也唱不出心中的情。只是面对这样的景和情,不得不说些什么。闭上眼睛,畅想一下:夏日的午后,独自一人俯卧在南湖书院里沧桑历练的书桌前,抛却凡俗的纷扰与隐忧,独享一份宁静,独占一段历史,会是何等惬意的事啊……

(西递)

002:西递

位于安徽省南部黟县的西递是一缕淡淡的清风,白墙青檐的深宅,高高耸起的马头墙,青石铺就的石板路,清幽、质朴,足够唤起你对自己前世的猜测:前世一定跟这里有缘,仿佛几百年前的一个黄昏,自己就曾在这高墙围绕的天井里仰望过天空,一阵清风刮过,扬起绣花的裙角……

阳春三月,在通往目的地的乡间小路上,你可以尽情地享受清风过处,遍野飘香的景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俨然误入桃花源了。这个时节正是皖南油菜花开的季节,有兴致的可以携一两同伴,潜入高可没人的花丛,深呼吸,畅想,神游……

(西递)

虽然同属于徽派建筑风格的村落,但较之于宏村,西递的历史感更厚实,文化气息更浓重。走在西递的青石板路上,与其说是在看一座座深宅老院,不如说是在聆听宅院主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桃源生活。

西递是一个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旧名西川。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整个村落平面呈船形,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16公顷。村前的胡文光牌坊是船的风帆,村西头的银杏树是船的桅杆,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是整个船身。村内有横路街、正街、后边溪街3条主街巷,90多条支巷纵横交错,60余口古井星罗棋布。

(西递)

进入西递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矗立在村口的“胶州刺史”牌坊,这是明万历时胡文光所建的牌坊。胡文光是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胶州的州官和长沙王的内府长史,得到过明廷的器重。牌坊的规格很高,是五个层次分明的“楼阁式”牌坊,牌坊上的石雕古朴精湛,造型富丽,气度不凡。

过应天齐艺术馆,沿着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往后走几步就是民居景点旷古斋。走进宅子,堂前两侧厢房陈设得古香古色,左边是书房,内悬陶渊明《桃花源记》字画横轴,书案上有文房四宝;右边是起居室,古老的彩绘雕花木床,静置一隅,怀着对昔日主人的迷茫追忆。在这条街上密布着大量的徽式民居建筑,几乎可以说是步步相邻,往后走依次有桃李园、三畏堂、西园、惇仁堂、大夫第、东园、绣楼等建筑分布在巷子两侧,据说有时候在绣楼会有“抛彩球,选佳婿”的民俗表演。

(西递)

往后溪那边走有一座石拱桥,桥下湖面上芙蓉亭亭,桥的那头是层层叠叠的古建筑。过桥后便是胡氏宗祠敬爱堂,走进建筑内部,会看到大厅内的巨幅“孝”字,据说为朱熹所书。走出建筑后便可以漫步在石板街上,若是细雨蒙蒙的时候,街面的石板会青得发亮,走上去发出“嗒嗒嗒”清脆的响声。

再往前走就是履福堂、膺福堂、临溪别墅,往西还有仰高堂。转过这条街,还能看到枕石小筑、通吉堂、追慕堂等建筑。也正是这看不尽的徽派建筑,以及白墙边上一株株的桃花,造就了西递千年古镇的美景。

(西递)

随意地在西递的小巷里闲逛,余晖中的古巷更添了几分幽秘。在小巷转角处,挂着茶楼的布幌,“人因秋水澹,花为彩云红”,虽不是惊天动地的话语,却道出了茶的益处。吃过晚饭后,三五成群,斟上一杯香茶,已是人间快事。这样的场景总会让人有一种高度紧张过后身心俱舒的感觉,仿佛无须奔忙,幸福生活已在手边。

如果你有幸在西递住上一晚,清晨早起,一屁股坐在桥墩上,画张速写:宁静的、朦胧的早晨,河边徽女捣衣,桥旁荷叶婷婷……你会感慨今生何其有缘,能够让最美的一切被自己遇到。羞涩的阳光,俊秀的村落,淳朴的习俗……

(卢村)

003:卢村

卢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北部,离宏村很近,穿过一片田地,走过一段蜿蜒的田间小路,就可以远远地望见卢村了。油菜花开的季节,单单是在田间走着,心情也会出奇的好。脚下的泥土鲜活鲜活的,缀满了星星点点的花粉粒,天上地上身上都浸润着花香。

卢村被当地人称为“风水村”。徽州地区过去非常讲究风水,村落的选址、布局、朝向原则上都要以山为屏,流水环绕;而村口和水口是各村风水命脉所在,其位置最为关键,水口处要建桥以锁住风水。村落的布局和街巷分布讲求和谐,要与周围的地貌山水相融合。而卢村屏山就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

(卢村)

一进村就看见有座石桥,叫驷车桥,据说建于宋代,由于当时卢村出了一位显赫的人物卢臣忠。古人认为,驷马高车,非显贵者不得乘坐,所以用“驷车”命名桥显示了卢氏家族的高贵。现在的卢村已完全没有当年的繁华,沿村边古道一路前行,村边小溪里鸭子游得欢快无比,岸边的老牛则悠悠地咀嚼着青草。

比起宏村,卢村真的是纤小很多,也安静了很多。即便是晴朗的白天,也不会看到有什么人出没,只有三五个孩子对陌生的游人感到好奇,远远地跟在你后面。穿梭于老屋与老屋之间,一路可见幽深的小巷、长有青苔的水井、锈迹斑斑的压水机,无一不带着岁月的痕迹。

(卢村)

这里的建筑很规整,统一的四面墙体,高墙之间无草无木,视线所及仅留方寸蓝天。斑驳的外墙,青瓦上随风摇摆着的枯草,无不显现出她的冷寂。但是精美的木雕楼和那小巧的雕花门窗却向人们展示了她曾辉煌的过去。

卢村有名的木雕楼实际上是由七家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志诚堂了。一走进门便立即被遍布楼内精美绝伦的木雕所震撼,仿佛走进了一座木雕艺术的殿堂,整幢楼的门窗、屋檐、横梁、扶手都雕满了各式花纹图案。

(卢村)

混雕、线雕、剔雕、透雕,灵活地搭配着,将花鸟鱼虫禽畜、风情典故凝固在雕刻中,无一不折射出古代艺人的娴熟技巧和超凡的智慧。门板的格局很特别,由裙板、腰板、胸板、眉板组成。胸板多为宝格式样,饰以宝瓶牡丹等图案,取富贵吉祥之兆头。

眉板和腰板一般都较小,在胸板上下对称分布。眉板多雕装饰性花纹,腰板则雕刻些蝙蝠、小鹿、蜜蜂和猴子等有谐音寓意的动物图案或是雕刻二十四孝的故事劝人向善。裙板上都雕刻着各种古代故事,像“苏武牧羊”“太公钓鱼”“羲之戏鹅”等等。

(卢村)

一副门板上刻出了一个书生赶考的情景,整个画面中,亭台楼阁、花树人物、远山近水层次清晰,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衣服褶皱在不同的角度也各有不同,柳树枝条随风摆动,像真的一样,在木雕楼中堪称精品。一副副门板看过去,就好像看过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卢村)

整座木雕楼在皖南地区民居建筑中可谓独树一帜。可惜现在只剩下几幅图案尚保存完整,如今已成为民间雕刻艺术的珍品。据说此楼由当时的主人雇佣两位工匠花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

站在园内仰望木雕楼,森严的感觉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幽暗的陈家大院。安静的时候,门窗紧锁,空气也仿佛凝住了。黯淡的光线从狭小的一方天空射下来,细小的尘粒飞舞着,悠悠然落下。

(卢村)

除木雕楼的雕刻外,至今仍完整保存着的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等宅院也值得观看。尤其是思济堂,此堂房主卢百万经商时曾到过德国,后来便按照德国的风格建了这所宅子,堂内所用的玻璃也都是从遥远的德国进口的。

卢村背靠青山,村口有座古桥,还有残存的“美人靠”,溪水自桥下流过,秋日里四周红叶尽染,绝对是一幅悠然世外的民间山水画。

(塔川)

004:塔川

乍听“塔川”这个名字,你也许会以为这里定有很多徽派风格的古塔。事实上,黄山余脉下的这个寂寥的小村里,没有一座塔。但你大可不必为此感到失落,塔川的最大魅力在于她的秋色。

塔川村又名塔上,距离宏村仅二公里,是黟县众多美丽富饶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它背倚黄山的西南余脉黄堆山,遥对水波荡漾的十里奇墅湖。古朴民居依山势错落,远远望去正像一座镶嵌在山边的巨型宝塔。村中有一清溪穿流而过,直通奇墅,“塔川”便由此得名。

(塔川)

塔川的第一道风景就是数棵巨大的古树,不用知道它们的名字,只消驻足凝目:斑驳的树干悠然而立,仿佛老者在向远道而来的人儿叙述塔川的沧桑历史;粗壮的树根裸露地表,像一副巨掌,支撑起遮天巨伞。

渐行渐远,回首眷顾这几株古木,如直插云霄的利剑;如抚摸大地的花冠;又如肃穆的千手巨佛,无数巨臂伸向天空,仿佛要捋摘天空中的星云。进入塔川村,放眼望去,满眼的田园风情,你会禁不住自问:这莫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塔川)

近处田埂阡陌纵横,几头大水牛悠闲地在田间吃草;古老的水车在水渠里咿咿呀呀不温不火地转着;田边的树林里几幢民居掩映其中,隐约可见高低不一的轮廓;远处山峦起伏,色彩斑斓。站在小山坡上整幅景色尽收眼底,如同色彩丰富的油画般让人赏心悦目,使人沉醉其中。

来塔川的人多半是冲着她绝美的秋色来的,塔川的秋色在于她变幻的色彩。山脚下方圆上千亩的土地上,生长着几千株乌柏古树。乌柏的树叶是心形的,霜降前后,树叶开始层层变化:由青转黄,由黄变红,而变换的步伐不尽相同,往往在一棵树上会同时呈现金黄、橘黄、浅绛、橙红等多种颜色,五彩斑斓。

清晨时分还可以领略到雾霭笼罩、层林尽染、红叶映碧瓦、老树恋苍天的佳景。塔川的溪水汇入奇墅湖,冲出一大片丰沃的泽地。阳光暖暖地照下来,遍地粉色小花,指甲盖大小;牛马悠闲地啃草:山上一路白茶花盛开,蓝色的浆果色调艳丽;矮枝桑树蓬蓬地向着太阳,枝头顶着簇簇绿叶,很是好看。

漫步村中,既可领略山间村民古朴的生活,又可观赏“溪绕前屋”、“竹山莺啼”、“塔川洞天”等绝妙景观。整个村子都在山谷间,住宅依山势与坡度建造,呈现出高低错落的美感,颇像古代传说中隐士所居之处。

在当地还有著名的民间风味特产,就是“腊八豆腐”。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晒成后的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又香又鲜,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称为“腊八豆腐”。

(呈坎)

005:呈坎

说到古镇古村,人们总是想起江南,想起小桥流水,桨声咿呀,青翠可人。但是,呈坎却有些不同,虽然也有水,却是凝重的美。呈坎宛如一个幽远的桃源,静静地等候了1800多年。

徽州地区的风景总给人一种欲擒故纵的感觉,山路总是在无穷无尽中把你放逐,然后不经意间又给你一个惊喜。在山里转来转去之后,刚拐过一个弯,一下子,整个呈坎村就出现在眼前。往前走,浓雾渐渐揭开面纱,出现在眼里的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呈坎)

呈坎古名“龙溪”,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居民半数以上姓罗。村子被四面的山所包围,中间有一条由北向南的河流,整个村子在四山夹一河的盆地当中,类似八卦之坎方,于是后人按照《易经》的理论布局建造,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更名为呈坎。

目前村里有明代建筑36处、清代建筑100多幢,建筑类型有祠堂、社屋、民居、桥亭、更楼、过街楼等。99条小巷全部用石板铺路,纵横交错,外人走在村中如在迷宫,经常要向村人问路。

(呈坎)

村里那些高大气派的古旧徽派建筑,除了一些国家保护文物之外,明清的房子都有人随意地住着,让人不由心生忌妒,要是也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世俗的烦恼也会少许多吧。这些民宅多为楼房,马头墙似乎成了徽州建筑的代表特征,抬头仰望,蔚蓝的天际,被这些曲折的线条画出一道道清晰的、简约的轮廓。

进入呈坎村,便可看到气势恢宏的宝纶阁,其原名“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祠堂的一部分。整个祠堂占地约30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五层山墙,层层升高,气势威武。

(呈坎)

第一进为仪门,中间建有天井,两边靠墙处有碑亭,两扇仪门上有彩绘门神像。第二进为庭院、露台和享堂,享堂的檐口巍然耸立着6根方花岗石柱,堂内立着24根圆木大柱,上面檩梁重叠,横直交错,接缝紧密,正中的冬瓜梁粗大庄重。

现堂上还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字,为明代董其昌所书,两边的墙上挂着写有族规的8块字牌。大厅高大的板门照壁后又是一个天井,其后第三间才是宝纶阁。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也是祠堂最神圣的地方,过去用于放置祖宗牌位和朝拜桌案、跪垫,比前明堂高出3米。

(呈坎)

“宝纶阁”匾额为吴士鸿手书。最精彩的部分是天花板下几十段横直排列的梁柱,不仅有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横梁上还饰有优美的彩绘图案,虽经400多年,至今颜色仍绚丽完好。

宝纶阁左右两边为登楼楼梯,共32级木台阶,上面的阁楼是呈坎村的最高点,据说以前是放皇榜、诰命的地方,如今已是空空荡荡,只有一早一晚倏忽而过的阳光了。

(查济)

006:查济

查济位于安徽泾县县城以西50千米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秋天的时候,片片落叶在脚下堆积得很高很软;山上流下一条潺潺的溪流,声音清脆动听;远处村落里几棵参天的大树依然挺拔。整座村庄安闲地俯卧在金秋空灵的天幕下,悠悠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陶醉。

查济村自唐初建村,至明代已成规模,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这里的大部分村民都姓查。据说查姓家族繁盛的时候查济曾经有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座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18座;村外设门,村内有塔,房屋严整划一,道路平坦开阔,草木繁茂,曾有“查村遮半天”的说法。

(查济)

虽然有些破败,但查济的规模确实很大。今天的查济实际上是查村、济阳等村的总称,环村三座山上建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一共有三条溪流穿村而过,上面村口的那条是其中之一许溪,另外的两条是岑溪和石溪。不知道这些名字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总是让人联想到深涧中,乱石堆叠,流水叮咚的样子。

有水自然就有桥,查济的桥有长有短,高矮不一,几乎每隔三五家就会有一座长满青苔的拱桥卧在那里,仿佛沉睡了很久,依然不愿醒来。有的桥面很宽,不仅可以晾晒谷物,还能供村民闲时活动,一举多得。

(查济)

查济的巷道通达得让人迷惑,没有人数过查济究竟有多少条巷道,远远不止108条吧。靠水的路面浸润着滴答的水滴;近山的石缝里挤满了嫩草;热闹处被脚步磨得平滑;僻静处爬满了勃勃的青苔。我们无须知道这些巷子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只需慢慢地行走在这些整洁的延伸于斑驳的马头墙间的小巷,静静地聆听自己那带着回音的脚步声,悠远,飘荡……

查济当初有108座祠堂,座座风格不同,用料也不一样。宝公祠以石雕见长,里面的石雕非常精美。祠堂最后一进院子本是用来供奉祖先牌位的,供奉的顺序是读书人的牌位在前,经商、戎马生涯者的牌位在后,这是因为查济人历来重视文风,而今牌位早已撤去。另外,古时村里学习好的学生可由祠堂负担学习费用,并延请好老师在阁楼内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查济)

查济依然保留着很多明清建筑,而且大部分房子还住着人。人们已经习惯了像景点旅游一样地穿梭其间,忘记了它们还是民居。而主人们似乎早已习惯,旁若无人地作息,反倒让游人多了几分不自在。

在查济素有“奇葩三雕,交相辉映”之说,“三雕”指建筑上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在查济的民居、祠堂、牌坊、桥梁、墓室等建筑上,处处散落着“三雕”的身影,或优雅,或雄浑,或繁复,美轮美奂,值得观赏。

(查济)

这些老房子的一根梁、一块砖,都可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一进门,门窗上有木雕;走进客厅,厅柱脚上有石雕;一抬头,檐角边是砖雕。你会觉得,工匠们仿佛决心在任何物体上一展雕艺。

现在的居民在房前屋后都栽上了各种小花,一朵灿烂的小花,一面精致的窗雕,亦古亦今,亦闹亦静,很特别。俯首深嗅一盆农家小花的芬芳,转身轻拂一面雕花透窗,甚至是立足遥望一片寂寥的废墟,都会让你心动不已。

(南屏)

007:南屛

南屏村因西南背靠南屏山而得名,全村有36眼水井,72条古巷,300多幢明清古民居。此村始建于元、明年间,村中主要有叶、程、李三大宗族。由于当年三姓皆努力进取,以求光宗耀祖,促使南屏村步入鼎盛时期,故至今保存着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

宗祠规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珑,组成了一个全国罕见的古祠堂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群排列在一条约200米长的轴线上,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古祠堂,因此南屏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南屏)

南屏的小路,石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踩在上面,略有点硌脚。进村的路居然是从一家小院中通过,而且院子里还住着人。一进院子,那藤蔓交错、枝叶缠绕着的石墙,院墙一角那围着喝茶谈天时用的美人靠,院中央矮矮的石桌,光洁的石板地,那干净整洁的回廊都足以把游人深深地吸引住。

出了农家小院的后院,就来到一条街上,街面非常宽敞,正对面的一幢老宅上赫然写着“叶氏支祠”四个大字。这个祠堂气势恢宏无比,祠堂的几十根立柱都是用银杏木做成的,庄严肃穆,还散发着阵阵香气。看着木质的大太师椅,不禁会想象着当年族长召集会议的情景,神态不自觉就会庄重肃穆起来。

(南屏)

走出宗祠,七扭八拐地走在石板路上,这才体会到南屏为什么会有“古巷迷宫”之称。无数条古巷纵横交错在深宅高墙内,曲曲拐拐,没有尽头。深巷幽极静极,光线也暗,只见去路不见来路,也难见人影,站在巷子里连多余的声音都听不到,感觉像误闯了鬼片的片场。

若是晚上来,怕是只能听见自己皮鞋叩响润亮的青石板而发出的悠长足音。唯有早上的太阳悬挂在重檐上,连绵起伏的鱼鳞瓦被铺上厚厚一层迷人的光辉,阳光间或从巷顶上洒落下来时,古巷才增添了些许生动的色彩。

(南屏)

“老杨家染坊”,也是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电影《菊豆》的主要场景都是在这里拍摄的,想到电影中的场景马上就要真实出现,人们会不自觉地兴奋起来。染坊的气势不比宗祠差,大厅很宽敞,只是没有那么多粗壮的立柱。

三个方方正正的染布池,一架高高的晒布台和几件叫不上名字的织染工具,一切都静止在时空中。面对眼前的一切,会有一股要合上大门的冲动,把喧嚣和尘世统统关在外面,从而能静心地享受一个暂时属于自己的世界。

(南屏)

染坊里的布匹,粗质的纹理掩不住岁月的痕迹,悬挂着的染布飘飘舞动,仿佛有个灵魂在述说。木墙上挂着剧组的海报,望着巩俐哀怨的面庞,似乎看到了那个年轻俊秀的姑娘在这染房中度过的灰暗日子,听到了她窒息般的喘息。

站在村中的最高点“孝思楼”上,放眼远山,青山沐浴在暖暖的太阳里,青紫色的薄雾在山峦间飘荡,远处田野里荡漾着悠扬的牧笛声,近处的草地上,母鸡带领小鸡崽认真地觅食。真想就这样站着,或者唱着牧歌,和伙伴一起去放羊。

(关麓)

008:关麓

关麓村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山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地处雄关东麓而得名。关麓别名“官路”,是黟县地区经祁门到安庆的必经道路。村中有建于清代中期的8幢古民居,是一家汪姓徽商的8个兄弟居住的地方。

8家相对独立,每个单元各成一体,各有天井、厅堂、花园、小院,同时又互相连通,形成一个整体。在这8座建筑的老屋中都有精致的木雕和典型的徽州摆设,虽然木雕上的图案有些已破损,但余韵犹存。

(关麓)

8家古民居以清代画家汪曙的故居“武亭山居”为首,由北向西依次是“涵远楼”、“吾爱吾庐”书斋、“春满庭”、“双桂书室”、“问渠书室”、“安雅书屋”、“容膝易安”小书斋。因为过去都属于书斋,装饰大都富丽雅致。户户都用清一色的铁皮大门和莲花小门通开,相连过道处的门户都极为狭窄。

关于这8家古民居的设计意图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徽商的勤俭持家,为了节省屋墙和地基,所以把8家住宅连成一体;有的认为当时族风、家规森严,将房屋连在一起是为了便于管教八房儿媳,这样老公婆足不出户就能顾望四方八家。

(关麓)

如今这8家分别为不同人家居住,各家已独立门户,将原来的通道全都堵死了,但陈迹仍清晰可辨。

走在关麓古村内,一座座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让人能顿时体会到苍凉的感觉。这些建筑虽然残破,但就是在这种残破中才更显真实,由此更让人回味。

(唐模)

009:唐模

唐模村历史悠久,其始建于唐,培育于宋、元,盛于明、清。村内的建筑清新脱俗,中街潺潺的流水、檀干园平沙落雁般的清幽,使其如山野间的兰花,暗香幽然。唐模村落的形成与命名,是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闻名遐迩的檀干园。

齐整的徽式民居,一条绵长的青石板路,一道长长的水渠,店面前的布幌迎风翻飞,溪流旁的浣衣女笑声爽朗。如此美丽的景致,怕是只会在想象中才有。而这,就是唐模。一条檀干溪蜿蜒曲折地从村头到村尾穿过整个村子,阳光的斑点在水面上欢快地跳跃,多情的鸭子在水中尽情嬉戏。

(唐模)

近千米的檀干溪上还有13座形态各异的石桥,这在江南水乡也并不多见。更不多见的是,桥桥各不相同,当地人称之为“十桥九貌”,说法十分贴切。其中最出名的是一座廊桥,叫高阳桥。它建于明代,是一座石质双孔桥。

过了高阳桥便是独具特色的唐模水街。长约600米的唐模水街实际上是南北流向的一丛小溪,溪宽5米到10米不等,清澈的溪流终年不竭,俏皮的溪水捋过一座座小石桥,溢满一道道拦水坝,形成数道潇洒的人工瀑布流往下游。沿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撑开硕大的伞冠,与小桥、流水、人家掩映生辉。

(唐模)

沿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撑开硕大的伞冠,与小桥、流水、人家掩映生辉。沿溪两岸近百幢徽派建筑均匀地散布在溪丛两边,民居、祠堂、店铺、油坊,高低错落又井然有序,形成夹溪的街道市井。

沿街还建有40余米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的一面设有美人靠,供村民闲谈观赏之用。凭栏临水,看街井中悠悠然的百姓,时光仿佛回到遥远的宋明时期,自己犹如置身《清明上河图》的意境中。

(唐模)

沿着石板铺就的绵长古路,顺着溪流向下走不远就到了皖南最大的私家园林——“檀干园”,它因园内沿湖遍植檀干花而得名。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徽派园林,也是徽州园林的最佳代表。相传是清初唐模一位许氏富商斥巨资依照杭州西湖的景致来筑造的,以方便母亲足不出村就可以看到西湖的美景。

因园中遍地种的是檀花,又有一泓小溪流过,按《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命名为檀干园。“确皋精舍”是园内的主体建筑,规模宏大宽阔,由上廊和下廊两部分构成。

(唐模)

园内小瀛洲即镜亭,是全园的中心所在,亭内四壁用大理石建筑,上嵌有宋、元、明、清各朝的苏、黄、米、蔡等18位名家真迹长短石刻18块,楷、草、隶、篆诸体皆备,镌工技艺十分精湛。

有人称“唐模全村都在画中”,的确是这样。世代生长在唐模的村民,在这样的意境里,一边聆听溪声,凝望过往路人,一边酝酿心绪,回忆陈年往事。年迈的婆婆在美人靠上自在地攀谈,年轻的姑娘在溪埠浣洗,笑声散满整个溪面……

(棠樾)

010:棠樾

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如今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在棠樾村口大约百米长的甬道上,以忠、孝、节、义的顺序,井然有序地屹立着七座青石牌坊,分别为鲍象贤尚书坊、鲍灿孝行坊、慈孝里坊、鲍逢昌孝子坊、贞节坊(两座)、乐善好施坊。

它们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在建造时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每一座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是全国目前仅存的最大的牌坊群。它们壮观、肃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有一种凄美之感。

(棠樾)

结束语

世间纷繁复杂,扰乱心智,内心常渴望一股清流来洗涤心灵,以此来安抚自己的浮躁和不安。所以不由地想去那些充满底蕴的古村古镇,去那里体会不紧不慢的人生。

让自己随意地穿行于狭长绵延的古巷,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古老木屋前驻足观赏,在缓缓漂浮的乌篷船里听雨声,在吊脚楼里看远处的青山绿水……好像不安的心灵在这里才真正得到了抚慰。

也终于能体会周作人笔下“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样的精致和优雅,原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浪漫要在这样的地方才恰到好处。

请继续关注“星说旅游”,让我们在一个个带着温度的文字里,去感受时光的流淌,去领略更多古村小镇里时光雕琢的痕迹,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国内最值得推荐去的100个古村小镇(11-20)》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