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于承惠」永远的银幕大师 名动世界的双手剑法

2024-09-18 18:47 来源:海蔻通 点击:

「于承惠」永远的银幕大师 名动世界的双手剑法

于承惠(1939—2015),山东蓬莱市人,1951年考入青岛业余体育学校专习武术。1960年,于承惠以21岁之龄夺得青岛市武术比赛全能冠军,因而获选入山东省体育学院武术队。

进入武术队以后,于承惠开始精研各种兵器套路,其中尤以剑术最为擅长。1963年,于承惠便是凭借一手「醉剑」赢得兵器组冠军。按他生前的友人介绍,于承惠最初接触的拳术为山东螳螂拳,而螳螂门内正好有一套「柳叶劈刺双把剑」。故此于承惠年轻时就已经在剑术方面下过苦功,获奖绝非偶然。

可惜的是,同年于承惠就因为训练时腿部受伤,而被迫离开了武术队。他去到了山东黄台的一间造纸厂工作,并坚持在公余时间练武。其间他继续钻研螳螂剑法,更曾赋诗一首《悟剑篇》,尽道螳螂剑法的力与美。

视频加载中...

1979年,宁夏武术队邀请他担任武术教练,于承惠由此重返武术界,在当地颇有名声。3年后,香港导演张鑫炎宣布开拍电影《少林寺》,并计划起用大量内地武术运动员,让武打场景更趋写实。时年43岁的于承惠,便在友人的推荐下与剧组接洽,最终获选饰演本作的第一反派王仁则。

片中于承惠不仅与其时初出茅庐的李连杰展开多场「对决」,还数次在镜头前示范精彩的北派剑术,让观众大开眼界。而《少林寺》的空前成功,亦使于承惠在内的一众武打演员红遍全国。往后数年间,于承惠再跟李连杰搭档,先后拍摄了《少林小子》、《南北少林》等卖座电影。其中在《南北少林》,于承惠与另一位螳螂拳名家于海(1942年至今)同场演出,创下近代武打电影的又一经典。

于承惠在《少林寺》里饰演大反派王仁则,从此一炮而红。

在《南北少林》中,于承惠以剑术大斗于海的螳螂拳法,看得人赏心悦目。

(于承惠剑术以剑术打斗于海螳螂拳法视频可看「南北少林」:少林寺三部曲最终回 洪拳螳螂双手剑共冶一炉 )

1988年,于承惠在张鑫炎、张子恩执导的《黄河大侠》中出演主角马义,其后又担任了电影《东归英雄传》的编剧,并亲自饰演了最终反派「鹰」。及至近年,于承惠开始将演出集中在武侠剧,例如他就在2006年版的《神雕侠侣》及2009年版的《倚天屠龙记》,分别饰演黄药师及张三丰。

当然,要说最令千禧世代印象深刻的作品,还是当属徐皓峰的新派武侠系列。2012年,于承惠首度与徐皓峰合作,在《倭寇的踪迹》饰演霜叶城第一高手裘冬月。2016年,他又在《箭士柳白猿》中出演保镖匡一民。按徐皓峰的文章记述,于承惠在双手剑以外,也非常擅长大枪。他学习的是形意门十三枪,讲究以腰运枪。而为了完善拍摄效果,于承惠还特意示范了两个编排以外的转腰枪技,让剧组大为佩服。

1988年,于承惠在张鑫炎、张子恩执导的《黄河大侠》中出演主角马义,图为该片剧照。

在《箭士柳白猿》中,于承惠示范了精湛的枪术,让人见识到了他在双手剑以外的本事。

这些逸事不仅反映了于承惠的敬业精神,同时亦再次展现出他的深湛武艺。事实上,虽然于承惠下半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演员为业,但他从没有忘记自己的武人身份。曾经跟他接触过的形意拳师张西可就表示,于承惠曾借着拍摄的机会,在西北学习过心意六合拳,故此他在拳脚功夫方面亦有一定见解。

2015年7月5日,于承惠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6岁。虽然身殁,但于老前辈的精神及对武术界的贡献却依然「健在」。他在北京等地的弟子,便继续传承着他的武艺。而他的雄伟剑势,亦随着互联网不断流传各方,成为近代双手剑的标准教程。媒体甚至将他形容为「中国最后的剑圣」,足见他在武术界的崇高地位。

最后,谨以于承惠老师的《悟剑篇》,向这位「剑圣」致敬。

起手一剑祭茫茫,再施精诚礼万方

并非旧仪我独有,愿把阴阳也调当

卧峰涧底守我疆,神龙出水射青光

狭路争锋互不让,披身六剑柔中刚

于承惠《悟剑篇》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