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石油大王-约翰·戴·洛克菲勒

2024-08-28 00:44 来源:海蔻通 点击:

石油大王-约翰·戴·洛克菲勒

石油大王——约翰·戴·洛克菲勒

今天,如果你迈步纽约街头,看见一幢70 层高的大楼,上面的牌号为No5600,那么这就是洛克菲勒的业务总部了,美国无线电公司大厦No5600便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秘密办公室。在现代社会,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 。提起石油这种举足轻重的能源,我们不得不回忆起当年美国的石油大王,美国第一位十亿富翁洛克菲勒先生传奇性的一生!

1839 年7 月8 日,一阵初生婴儿的啼声震动了四邻,约翰·洛克菲勒出生了。他祖籍法国南部,因是哈格诺改革派,为躲避迫害,逃到德法交界的莱茵河一带安家,后来干脆来到新大陆创立自己的新家业。免得再过这寄人篱下有如流浪汉的生活。

移民美国后,在美丽富饶的纽约州安家落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颇具田园牧歌色彩的生活。洛克菲勒的父亲父亲威廉·艾弗里·洛克菲勒用多年做小生意的积蓄在美国纽约州买下了一个农场,这个占地160 英亩的农场当年只须付630美元。在移民们沿着伊利湖畔大批西迁后,老洛克菲勒留下来了。从外表看,他似乎是一个老实憨厚、沉默寡言、身材高大的男子汉;但比心计,附近的人谁也无法和他匹敌。人们一般习惯称呼他"大个子比尔"。大比尔有使不完的力气,为人也很勤奋,他眼光很准,是个强烈的拜金主义者。他信奉哪里有钱寻就往哪里奔的哲学。比他的先辈似乎更爱好迁徙,就像是游牧民族那样逐水草而居。只不过他没有帐篷,每次搬迁他总是能把自己的旧居,以高出自己当初买的价钱卖掉。人们公认他是做买卖的行家里手。

母亲伊莱扎·戴维森·洛克菲勒是一个虔诚的浸礼会教徒。她自小就不厌其烦地向小约翰灌输基督教教义宣扬的勤俭美德的信念,效果卓著。约翰小时候在父母的带领下在纽约州内搬了好几次家,后来他们来到了纽约的摩拉维来镇。父亲先是以种田起家,随后开始雇佣长工,他们种有大片的玉米及马铃薯。没有多久就置下了拥有的11万平方米的土地,10多间房屋的房产。孩子们,包括约翰和他的姐姐,以及弟弟威廉、富兰克林都喜欢这儿的家。

大比尔对约翰及孩子们有时很大方。约翰是长子,他似乎更为偏爱,每个月按规定给孩子们一点零钱花;有时候他又很吝啬,尤其是当孩子们向他要一点钱的时候,哪怕这是学校规定增补的应缴纳费用,他都一律拒绝,这一来实在让孩子们很为难。好在父亲提出了一个补救方法来解决,他与他们约订采用劳动补偿的方法给钱。从此,洛克菲勒家中任何劳动,都定了一定的标准,达到什么程度,父亲给多少钱。约翰与姐姐爱拉小提琴,他们请教师辅导需付钱,这笔钱就是在付出了劳动代价后,父亲才付给他们的。

大比尔有时候看看医书,收集民间各式各样的单方、秘方,为人家看病成了他的嗜好。大比尔看到行医如此赚钱,便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地扎进医生行列中去。为了很快达到致富的目的,有时他极其大胆地进入到印第安人的保留地,以所谓的行医去赚几个钱。印第安人迷信聋哑人有神奇的治病能力,以为他们都有起死回生之术,所以大比尔就装聋作哑地和印第安人打交道。可是谁会想到,这个以洛克菲勒大夫的身份在煤矿区、采银区行医治病赚大钱的人,竟是一个稍微地涉猎了一点医疗方面书籍的巫医呢?正当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大比尔出事了,这一年约翰仅11 岁,此事给他打下了终身的烙印,并因此而由坏事变成了好事,使他养成了能适应逆境的韧性和天塌下来无需怕的魄力。这些是日后他在商场上拼博时必不可少的内功。

1849 年,贪色的"大个子比尔"触犯了刑律,黑人小姐安尼·凡德比克上警察局控告了他。这位黑人姑娘是他家的女佣人,"大个子比尔"在一个深夜趁机强暴了她。东窗事发之后他偷偷地逃出了家门,躲进邻县的深山里。法律是铁面无私的。县行政官已经签发了逮捕洛克菲勒的命令。狡诈的公狼有时候是能躲过猎人的枪子儿的。警察始终没有能逮到"大个子比尔",但有人传说,县警察局长从这个罪犯的手里接过了大把美元。"大个子比尔"最后不得不卖掉他在摩拉维亚的全部土地和房屋,举家迁移到纽约州的一个偏远的山村去了。据一些知情的老人们说,为了不入大牢,"大个子比尔"白天几乎不在人前露面,只有在更深夜静之时,他才像野狼那样从深山里下山溜到自己的房前屋后,向窗户投掷小石子,暗中

与家人保持联系。年深月久,这椿强奸案也就不了了之。

从此以后爸爸只能时不时的在深夜回到家中。那时他毕竟是个孩子,夜中睡得很实,有时他依稀听到了狗吠及门的开关声,心中也盼望是爸爸真的回来了,就站在自己身边。但这一切都很恍惚、模糊,常常翻个身,便又进入了梦乡。有时他会猛然惊醒,发现是爸爸在敲门。他会异常灵敏地跳出被窝去迎接,而父亲的第一个动作,总是用手指放在嘴上发出"嘘"声,轻声问道:"警长来过没有?"每次回家,他都把三张一元的新钞塞进约翰手中,不过父子之间还是桥归桥,路归路,该给儿子的,老子照样给,本来就应该算帐的还得算。接着是约翰向父亲摊开了他的记帐本算起帐,那些本子上详细记着他何时在田里干活多少小时,是种马铃薯,还是玉米,是挤牛奶,还是割麦草,都一清二楚。然后父亲以一小时三角七分的价钱,把工资付给他。随后小约翰照例把他得到的钱,放进他的瓷扑满里。父子俩有时也谈一两笔生意,譬如把什么农产品在市场上卖掉后,由父亲支付多少佣金的问题。这时大比尔总是显得特别的狡黠,一副一丝不苟、寸利必争的样子。儿子呢,也决不示弱,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地要多抠进一个子儿,直到以后儿子终于明白原来这是父亲在对自己进行职业培训,那时候父亲已发现了约翰是个商业奇才。约翰·洛克菲勒在晚年时曾回忆过他从父亲那里接受的"严酷"的训练。当他还是个孩童的时候,父亲常常和他玩一种游戏,小约翰从高椅子上纵身跳人父亲的双臂。有一次父亲没有用双臂接,他就跌到了地上。父亲严峻他说:"千万不要轻信别人呀!"这件事给他一生留下深刻印象,使他明白了商人的信条,不能轻信别人,但又要言而有信,使自己取信于人。

大比尔觉得老是过那种有家难归的逃犯生涯不是个办法,虽然警察们对他这个通缉犯采取明显的放纵态度,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你硬要注人家枪眼上撞,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为安全和生计,1853 年夏天,"大个子比尔"把一家大小迁到了克里夫兰一所十分简陋的住宅里。这儿是一处繁华发达之地,流动人口大,当局很难准确掌握这儿的户籍情况。也许"大个子比尔"是完全出于安全和生存之需。把家安顿妥贴之后,他便消声匿迹了。克里夫兰有一条大道是西迁移民们的必经之地。"大个子比尔"的眼睛早就死死地盯住了那些拥有大篷马车、口袋里装有大把现钞的移民们。"大个子比尔"举家迁徙的那一年,儿子约翰。戴·洛克菲勒还不满15周岁。克利夫兰这个滨河的商港对这位少年很有诱惑力。商船云集,白帆轻扬,各种船只都在改观。螺旋桨轮船的出现在当地是一大新闻。洛克菲勒放学后,独自一个人来到码头看热闹,在肮脏的码头人,装卸工人像牛马一样使劲地装卸货物。商人们则趾高气扬地吆喝着一群群衣着破烂的苦力。小约翰陶醉了,他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倾听着四周发出的轮船气笛声、叫卖声。

16 岁那年,即1855 年,约翰决定放弃高二的学业,到商海中去闯荡。美国人有个优点:对子女认定的事不大干涉,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这样。直到如今,每年9 月26 日,离纽约曼哈顿岛市区不远的杨佳镇上,在当年约翰·洛克菲勒住家的高高层顶,都会升起一面旗子,这是约翰·洛克菲勒16 岁时初出茅庐的纪念旗。在这一天,约翰做出了给整个家族及后代子孙带来好运的决策。当时在俄亥俄有几所大学,但开设的都是非常专门的科目,如医学、工程、机械、化学等,再加上大学本身的优越意识太浓厚,除非是资本家或特权阶级的子弟,一般家庭的人都只高中毕业。当时,上大学的人是非常少的。约翰进行了学程3 个月的商业专科学校。3 个月的速成教育,他认真学习了会计及银行学的基础知识,之后就去寻找工作。他敲过银行经理的门,找过从小就不喜欢的铁路公司,小商店他又不愿去。最后找到一家叫休威·泰德的公司,这是一家兼营货运业的中间介绍商,他的工作是会计助理。少年约翰已深悟仪表在社交中的作用,他穿着得体的牛仔裤,背心挂着一根时髦的金表链,头戴一顶流行的丝织高帽,举止沉着娴雅却又派头十足。他对人彬彬有礼,首先对秃顶老板休威先生恭敬地鞠躬,除了年轻几岁,工作的熟练,让人一点也不觉得是商场新手,尽管他只经过3 个月的专门训练。他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公司的帐簿做得清清爽爽,从无差错。使老板及公司里的人都刮目而视。此外,他还另备了一个自己用的帐簿,封皮上写着"总帐A",看来比公司的帐簿还重要。他在领到第一周薪水之前,在第一页支出栏记着:手套 1 双 2.5 元。五大湖处美国北部,冬天很冷,于是约翰决定买一副手套。在下面的支出栏里还有:教会奉献 0.1 元,救济贫困男子0.25 元,救济贫困女子0.5 元。约翰对工作认真负责,一方面他有做一件事就得把它干好的天性,另一方面是他一心要把这儿作为他磨练生意的课堂。

每当休威和泰德这两位老板在商谈有关公司的生意经时,他都侧耳听声,仔细琢磨着这一言一句将会给生意造成的利害得失,得出经验,牢记于心。他不放过任何学习经商的机会,日后当他把进入体威公司学到的心得,用于商战之中,真是如鱼得水,逢凶化吉。休威老板经过观察,觉得约翰非同凡响。以往每当公司请的工人来收费时,老板们都是大方地按其所说慨然付款,自他来后却次次都要把所有款项笔笔查清才付,堵塞了不少漏洞。公司从费格蒙特州购进一批大理石,约翰运用地图的威力,对每笔生意来往的运输线路,及沿途打交道的运输公司的底细,都"知己知彼",打听得一清二楚,并把这些编成了资料索引。他知道这次运送大理石的公司是三家:费格蒙特到安大略湖的铁路公司、水牛块到伊利源的河运公司、五大湖的汽船运输公司。货物运到后,打开包装后发现高价购进的大理石材竟然有瑕庇,约翰于是分别要求三家公司赔偿损失。休威极为欣赏约翰的这种处理能力,于是把月薪调整为25 元,第二年又把年薪升为500 元,还让他兼任与铁路公司、船运公司的外交工作。约翰对公司的经营项目判断能力越来越成熟。他也把它当成是自己的企业来看待,干得卖力而效忠。第三年他根据新闻报道,判断英国不久会出现饥谨,于是当机立断替公司购进火腿和小麦粉。对这种自作主张不请示的行径,老板休威不免抱怨。但见他已把这些物品,加上接着购进的盐、谷物、肉干运进自己开设在纽约的仓库中时,木已成舟,也就听之任之了。随后,英国真的发生了饥荒,休威公司把囤积的货物向欧洲出口,获得了巨额利润。

年轻人约翰声名大振,人们称赞他是经商的天才。他待价而沽,要求老板将他的年薪加至800 元,休威先生却没有同意,于是他辞了职,遂与克拉克合股经商。休威的错误给这个年轻人提供了大展宏图的机会。这时他的腰包中只有800 元。据说当克拉克提出各个出资股本2000 元时,空心大老棺的他,还装出一副不在乎的神气问道:"是不是少了点?"然后跑去找父亲,请求提前支付曾答应到他21 岁时给他1000 元遗产的许诺。大比尔很喜欢这个自立自强,奋勇拼搏的儿子,有心成全他。但是帐还是要算的,丑话得说在前头,他一边认真,一边逗他:"可是,你离20 岁还差16 个月呢!""那还不是一样,迟早都是我的嘛!""那可不一样,你要提早提取也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得扣除16 个月的货款利息,年利息吗,算10%好了。"这就是美国式的爱,美国式的父子情。约翰太高兴了,他真不知道怎样感谢他的父亲才好,他跳过去勾住了父亲的脖子,说道:"太谢谢了!爸爸!"。约翰此时在商场上初试锋芒的城市正是克利夫兰。1820 年,克利夫兰的人口只有606 人,但是自从纽约、伊利运河开通后,哈得逊河、圣劳伦斯河和伊利湖相连接,克利夫兰就开始发展了。1830年人口增加1500 人,洛克菲勒家族1853 年迁来时人口己达23000 人,到南北战争前的1860 年,又增加到61000 人,成为西部新开拓地连接东部的出人口。克利夫兰的急速膨胀,使它成为食品、铁矿、煤炭的集散地。

1859 年8 月27 日,在美国的泰特司维尔,一个叫埃德温·德雷克的上校成功地钻出了第一口油井。克利夫兰的商人们亲眼目睹了乌黑闪亮的石油从井口喷出的壮观场景,个个欣喜欲狂。这个消息引起的强烈震动决不亚于1861年在美国爆发的南北战争。这个发现实在太重要了,不过当时的人几乎还未看到它将会影响人类的历史。那时照明主要是用蜡烛,原料的来源是海中的鲸,由于滥捕的原因,鲸很难捕到了。人们从欧洲传来的知识中,知道了石油可以精炼成照明用油取代蜡烛。蒂芬斯发明了蒸汽机车后,随着铁路的发展,火车对润滑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泰塔斯维已钻到百油的喜讯,不啻是与当年内华达山麓掘到了砂金的消息同样鼓舞人心。当年做黄金梦涌入加州的千千万万的人,尔今又争先恐后地向宾州挤来。一贯作事喜欢后发制人的洛克菲勒先生,亲自感到了石油开采给美国带来的震撼。在其后爆发的南北战争中,他又不失时机地大发其财,尽管也深切知道,他又一次发财的机会已经来临,但也更明了,发财的时机尚未成熟。他不是个赶潮流的人,决定还是冷眼旁观一段时间方为上策。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王夫之,总结中国历史中改朝换代的经验,在《读通史论》里提出:凡在这种大动荡的年代,首先揭竿而起者,都没有成就帝业的。青年时代的约翰·洛克菲勒通过他的观察,说出一句名言:"打先锋的赚不到钱!"。两人的经历截然不同,一个是史学和哲学界的泰斗,一个是商界奇才,见解却异曲同工,发人深省,值得玩味。

1860 年,举世瞩目的南北战争打响了,他激动地咕哝了一句:"感谢上帝,战争肯定会给我带来好运!"。约翰的长相并不太英俊,棱角分明的前额下面长着一对莫测高深的小眼睛,脸是那种长长的毫无表情的马脸。这时他才23 岁,过早的成熟,使他有些老气横秋。现在好了,由于南方奴隶主的叛军攻打南卡罗来纳州联邦军人要塞及弹药库——查尔斯港的枪炮声,拉开了战争帷幕,这才恢复了他青年人应有的活跃面貌。

他们的公司门面并不大,与其说是公司,还不如说是家小店反倒还贴切。合伙人克拉克比他大11 岁,是来自英国威尔士的移民。此人高傲自大,爱摆老资格,好为人师。克拉克那种神情及态度真是让约翰受不了,但是为了合伙事业,约翰还是忍下来了,甘愿在公司里屈居第二。共事没有多久,克拉克先生便乖乖地把自己平时颐指气使惯了的领导权,拱手让给了洛克菲勒先生。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他们公司是经营谷物与牧草的,两个都是穷光蛋,仅有4000 元的资本,等于在做买空卖空的勾当。收成好的时候,农民拿来谷物、牧草等农产品,他们七捣鼓、八折腾,不但能把生意做活,且能赚几个小钱。谁知就在开业不久,那时洛克菲勒还只有19 岁,美国中西部的农业区遭了霜害,作物几乎没有收成,他们能拿什么去捣鼓呢?眼看公司没有生意可做,同业的经纪商纷纷倒闭了,克拉克先生心中犹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此时有不少农民上门用来年的谷物收入作抵押要求付定金。条件对公司十分有利,问题是支持定金的这笔钱从哪里来。克拉克急得团团转:"我们一共4000 元的资本,怎么付给农民们定金呢!⋯⋯"约翰·洛克菲勒先生对他投去冷漠的一瞥,干脆跑了出去。他从小就有心算的高超本领,一眼就能分辨出什么生意能做,什么生意不能做,眼前的局面·他马上嗅出了发财的味道。这儿有家银行的总裁叫汉迪先生,在克利夫兰有一定的声望。他与洛克菲勒都是虔诚的浸礼会教会的教徒,平时志同道合,现在他决定去找他。听了洛克菲勒开诚布公的请求贷款、拯救农民的高论以后,汉迪先生深表同情。这位精明的银行家终于生平第一次破例,在没有任何抵押品,甚至连货物证券也无一张的情况下,凭着对朋友的信任,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贷了2000 元给他。由此也可看出洛克菲勒思路之敏锐,手腕之高明。一旦看准的事,他便会调动一切可以利用因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约翰从银行贷得2000 元回来,国际人士克拉克和他的地位立刻换了个个儿,克拉克再不敢以老大自居了。在他们勤奋经营下,第一年他们的营业额为45万元,获纯利润4000 元。经历此事,约翰顺理成章地担当了公司里老大的重任。从此以后虽然洛克菲勒的事业历经过多次的改组及重新组合,但他一直是老大。什么事都要他点头,他说了才算数的地位,永远也没有动摇过,这种局面一直到他98岁去世为止。

"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里间小屋墙壁上挂着一幅精致的美国地图,那是洛克菲勒花了25 美元特意买来的,为的是了解当时战事的进展状况。他买来了几种颜色的图钉,并用红绿颜色的纸,剪成箭头·根据报纸的报道,及时调整北军与南军的进军情况。他常常眯起那双令人生畏的小眼睛,凝视着这宝贝地图,一看就是半天。一旦灵感出现,便掏出衣袋中须臾不离的小本子和笔记下来。不过他记的是战争进展到什么地方,那里紧缺的是什么。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最值钱!通过何种渠道,应把何种东西以何种价格弄到手!洛克非勒对地图有一种偏爱,据说这种偏爱是从日后成了他的岳父——斯皮尔曼先生那儿感染上的。斯皮尔曼是一个交游极广的富商,是从东部的马萨塞州,移居到这块刚开拓不久——曾被人们亲热地称做新康涅狄格州,后来正式命名为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来的。这是个有民主意识,到处热心地为废除奴隶制呐喊的基督徒,由于他的正直,日后被选为州议员。

斯皮尔曼有一位漂亮的女儿叫罗拉,为人谦和,很得人缘,人们都亲切地叫她谢蒂。斯皮尔曼对克利大兰及阿克伦的教会热心捐款,得到了教区人民的尊敬,约翰与弟弟那时候对音乐有一定的嗜好,尤其是约翰一度着实迷恋过小提琴。他们的嗓子都不错,常常到教会办的主日学校上课,于是报名加入了那儿的唱诗班。就是在这儿,他遇上了罗拉。在风景十分优美的古亚荷加河溪谷的山丘上,筑有一幢漂亮的维多利亚式的住宅,它就是罗拉的家。约翰那时对罗拉神魂颠倒,不时骑马到她家去玩。斯皮尔曼对儿女的事不爱干涉,约翰虽长不得不算英俊,但也引不起人的反感。斯皮尔曼常常全神贯注地对墙上的地图研究,这使得约翰产生了好奇心,起初他还以为他是军事家呢,这引起了斯皮尔曼先生的大笑。他认为应该出版各种地图如军事地图、政治地图和供商人使用的商业地图。约翰对这番话由惊奇而顿悟,现在他不就在靠着自己改制的商业地图在做生意吗。整个南北战争期间,约翰对地图的研究决不亚于陆军参谋部的军官们。约翰对政治极力关心,这也如同他关心军情是为了他在商业上取得进展。他的头脑极敏锐,他是个商本位主义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观察事物,任何事物的动态,都能牵涉到他在商业上是蚀本还是赚钱。而最重要的又莫过于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治"二字了。

1861 年,南北战争爆发了。对事态的进展,约翰一直很关心,并经常与实质上是政治家的斯皮尔曼先生进行探讨。斯皮尔曼与后来成了总统的林肯相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政治见解和观点。布朗事件一发生,他们便预测下一届的总统肯定是废奴主义者的共和党人林肯。而林肯就任第十六任总统后,他们便马上预测到战争已迫在眉睫。未来的岳父起初对洛克菲勒先生的政治热情很赏识,承认他是个聪明的有进取心的青年人。但当约翰请他判断:"当战事发生以后,您认为北方的工业家和南方的大地主,哪个更能赚钱"时,斯皮尔曼先生这才如梦初醒地知道了他关心政治的原因·不免在心头盘算:"这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名符其实商人的材料呀!"

约翰是个有魄力的人,在对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有了十足的把握之后,他便立即付诸行动。但是当斯皮尔曼先生听到约翰说要向银行贷大量的钱时,他嚷道:"约翰,你疯了!肯定疯了!市面这样萧条,即使你贷得到钱,货卖给鬼去啊?"。洛克菲勒先生果断地运用权力人速向银行办理了大笔贷款,老朋友汉迪再一次支持了他的事业。随后是马不停蹄地派出厂采购大军,把那些市面上还行情看落的盐、高级火腿、密西恨州的铁矿石、宾夕法尼亚的煤炭、西部的谷物种子、南方的棉花、部队的急需的皮带皮靴的制造原料——皮革、布匹,总之按照他制定的清单,将凡能买到的货物,尽其全力统统吃进。"快!一切都要快!"约翰充满了战争即将来临的紧迫感。分秒必争尽可能地争取可以到手的一切资金,并马上把它变成现货囤积起来。他干得极其出色,所有的雇员,包括克拉克。在他的指挥下,都像上足了发条的钟摆,按着既定的方向,不断摆动。由于他对政治准确地作出判断,这时他似乎就成了这场战争的决策者。当他的货物全部到位后,战争也随即打响了。就这一点而言,他对战争时间表的判断,绝不亚于林肯总统。

美国南部的种植园主,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力图扩大黑人奴隶劳动的区域。南卡罗来纳、佛罗里达、密西西比、亚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等6 个州首先发难,宣布脱离联邦。随着德克萨斯州的加入,脱离联邦政府的南部联盟宣告成立。他们的部队既挑起了战争,又置林肯总统的和解建议于不顾。为此,林肯只好下达了征集75000名义勇军的命令,于是许许多多以平等、博爱为理想目标的热血男儿,纷纷加入北军。战争的规模和范围越打越大。

这时欧洲正好发生寒害,农产品的价格上升了好几倍,对洛克菲勒来讲,这无疑是锦上添花。他原定第二年的利润为今年的3 倍,结果由于乘了欧洲的这阵东风,实际上是达到了4 倍。战争是人类的浩劫,但有时又的确造就了一批人才。南北战争造就了钢铁大王卡内基、金融大亨J·P·摩根,同时也为日后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创建他的埃克森---美孚石油王国奠定了基础。战争期间,约翰己把眼光紧紧地盯住了宾州崛起的采油业,他的经历及潜意识告诉了他,日后发家致富的光明前途就在这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在南北战争即将结束前的1864 年9 月,25 岁洛克菲勒与斯皮尔曼的女儿罗拉举行了婚礼。他的太太给丈夫带来不少好运。因岳父斯皮尔曼的原因,克利夫兰的财界对洛克菲勒刮目相看。这对新婚夫妇对未来充满憧憬,用诗情画意描绘着他们美好的前程。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风云际会,意思是当一个领袖式的人物出现时,必定会有一群出色的人来辅助他,以成大业,在本篇中,将出现几位在建立洛克菲勒王国中,出过死力的"开国元勋",以及由于策反、背叛后归顺到他旗下,竭尽全力,立下战功的要员。安德鲁斯是个从英国移民来的化学家,他和克拉克都来自于威尔士。8年前,当他来到克利夫兰后,就一头扎进了研究宾州煤炭液化的工作。同他一批来美国的这伙英国移民,并不是毫无抱负地踏上这块陌生土地的,其中不少人曾经在不列颠帝国或苏格兰的大学里做过油页岩研究,他们雄心勃勃,决意要从宾州这个世界原煤宝库里炼出蜡烛原料液化油来。一听说杜雷克钻到了石油,安德鲁斯的心狂热地跳动起来,他的直觉告诉他——这玩意儿比煤强。他立即动身到泰塔斯维取回了原油样本。进行各种试验。要不是他太太披星戴月靠替人缝衣得了些钱回家,他肯定只有喝西北风度日。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实验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事实告诉

他·从石油里精炼出的灯油,远胜过煤炭液化油。用亚硫酸气来精炼石油,这也是他独创的秘密武器。但苦恼的是当发财机会已经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他却因为缺乏资金而犯愁。这时他想起了克拉克,想自己出技术。他来出资金,开办精油炼制公司。

克拉克本身是一个气魄不大的人,加之眼前的石油行情不对劲便犹豫起来,一时拿不定主意。当安德鲁斯夫妇得知洛克菲勒才是真正掌握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权柄的人之后,就想通过克拉克和洛克菲勒套近乎,但克拉克还是很不心甘情愿。当克拉克表示他和洛克菲勒共出250 元钱入股时,安德鲁斯径直去找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答应拿出4000 美元给他成立"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但他自己却未加入,他认为在眼前扶持他可以,但开发石油的时机尚未成熟。但约翰对发明了用亚硫酸气来精炼石油的安德鲁斯先生已经刮目相看了,认定他们夫妇才是他日后事业的活财神,一旦条件成熟,他们便是他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产油河发源于宾夕法尼亚州北部,然后怒涛般地流过油田,慢慢向下流过来。小河两岸长满了茂盛的松树,驿车沿着小河往下走,沿途环境十分恶劣。天睛时是沙土漫天,一到下雨便泥泞不堪,颠簸不平。洛克菲勒小心地拉着缰绳,不时停下马车,仔细地作笔记,直奔泰塔斯维往南的油城,然后再慢慢折回。从杜雷克钻出石油的第二年,他就多次作为这种悄无声息的调研。也记下了油井数与日产的桶数,在心中盘算着运油是用货运马车还是平底船划算。贮油的桶是铁制的好还是木制的好。通过实地考察,他得出了石油价格将暴跌的结论。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因为疯狂的采挖,人们对石油的需求有限。市面己供大于求,到年底油价已变成1 加仑0.22 元了。直到1865 年,他认定了石油工业腾飞的条件已经形成,便找了个借口,以72500元的代价,买到他当初花4000 元开办的公司,逐出了无能的克拉克,把公司定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该公司虽只有工人30 多人,但当年销售额竟高达120 万,缴税3 万多,位居克利夫兰5O 多家炼油厂的榜首。坚强有力的同伴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不论哪种行业,你的伙伴既可能把事业椎向更高峰,也可能导致集团的分裂。约翰的早期同伴克拉克便是那种导致分裂的人、与克拉克的分手,非但没有影响洛克菲勒的事业,反而使他与一个新的好伙伴——安德鲁斯联系得更紧。

不久,他让弟弟设立了第二家炼油公司。弟弟问他:"为什么你的时机选择这样好!当初怎么没和安德鲁斯直接合伙"时,约翰这才老谋深算地吐露了秘密:"历史证明,打头阵的人是搞不出什么名堂的!只有看准机会冉迎头赶上才是明智。不管打先锋的怎样吹牛,绝不可盲目下手。得到冠军的马拉松选手,几乎都这样做。"事实上, 当初一桶油卖3 角5 分、运费是3 元。即使卖4 元一桶也没有赚头,约翰岂是干这种傻事的人!难怪日后成了世界钢铁大上的卡内基,会称同样是靠南北战争发横财的约翰为刽子手。

石油事业一炮打响,约翰便开拓进取。他想起了会对他大有用处的一条好汉——佛拉格勒。此人年长他8岁,生于穷牧师之家,14岁不得不从高中退学,出来混世面,口袋里只有一枚5 法郎的铜币,在俄亥俄州一座小镇的食品店里找了份差事,月挣5 美元,这位经商奇才一来就能掌握顾客不同的消费心理,看人下刀。同样的白兰地,他像魔术帅似的卖给富有的英国侈民为4元,卖给贫穷的德国人是1元半。对于小气的荷兰移民更便宜,不过牌子却是较差的。生意做得很活,老板很喜欢。攒了一笔钱后,才10多岁个子又小的佛拉格勒,蓄起了胡子,头发用发油抹得溜光壁滑,力图使自己显得老成持重。前往克利大兰去开拓自己的前程,后来与这儿一位的南北战争中,靠向北军兜售威士忌发家的哈克涅斯厂主的侄女结厂婚,局面顿然改观,此时,他不仅是中间商,还为哈克涅斯造酒桶,并拥有马蹄的专利。战争期间他与约翰共同看好盐的行情·狠赚了一票,二人心心相印,遂成密友。起初他替洛克菲勃石油公司制作油桶,桶外刷着蓝漆,后来这种桶便成了石油交易的徽记。当时此桶市价2.05 元,约翰·洛克菲勒只花0.96 元购进。佛拉格勒向约翰要求加入他们经营石油的行列,约翰决定把他拉进来。当约翰接到欧洲150 万桶油的订单后,佛拉格勒向约翰献策应及时进一步扩大炼油厂,向垄断的目标迈进。为了以后不被机器及生产速度限制,以便日后控制世界市场,就得扩大发展。洛克菲勒早有这种打算,两人一拍即合,哈克涅斯应佛拉格勒之邀,毅然投资9 万元,"洛克菲勒·安德鲁斯·佛拉格勒公司"从此开张。

佛拉格勒先生有句名言:"控制世界市场就是垄断!"洛克菲勒深服其言。通过多年商海奋斗,他已形成如下观点:把各独立的企业进行资本合作,成立联合体即母公司,由它对下属的各企业进行股份的限制配额·成为控股公司,达到组成托拉斯的目的,最终垄断市场。最初的石油业,秩序还十分混乱,生产过多,供应过多,乱抢生意、价格起落太大⋯⋯但激烈的角逐己现端倪,洛克菲勒处在汪洋中的一条船上,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具有逻辑和分析头脑的洛克菲勒开始应付一切挑战,出售较好产品,扩大市场,首要的是削减成本,以便能够安全地降低价格。他生产出的标准火油纯净无烟,燃烧率高,人们都很欢迎,争相购买。实际上,洛克菲勒从一开始起就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因为他知道优良的质量是公司的信誉。

一开始的时候,洛克菲勒的市场预测目光就放得很长远。他在纽约汗设了一个办事处,专门向东海岸和国外出售公司产品。因为他要一个国际市场。他还尽可能地削减各种成本:公司自制油桶,每个桶可节约1 元钱;买下一家公司,以便自制炼油的硫酸,投资建一个巨大的油槽,以便在最有利的时机买入原油;购买自用储油车厢、驳船和油船、输油管等。年轻时的节约习惯,被洛克菲勒用在生产中,获取了巨大的收益。洛克菲勒讲求节能,憎恨浪费精力、浪费成本和当时没有约束的竞争的固有利润。一般商人的习惯做法是一次次降低价格,直到把竞争者赶出这个行业,再随意抬高价格。洛克菲勒却认为这大浪费了。他召集了一家对手公司的头脑,出价收买他们,把公司合并,他是认识兼并价值的一位先驱者。由于出生于簿记员,洛克菲勒对于数字分析有特殊才能。他能从帐面数字分析出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利弊所在,一丝一毫的错误和疏忽也休想跳过他的眼睛。同时他那严肃认真、近于吝啬的节约习惯也令人惊讶。

他曾给西部一个炼油厂的经理写过一封严厉质问的信:"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火油要花1分3 厘2 毫,而另一个炼油厂却只需9 厘1 毫?"这样的信电写过上下封,其中最出名的一封是这样的:"上个月你厂一报告有1119 个塞子,本月初送给你厂10000个。本月份你厂用9537 个,却报告现存1012 个。其他570个下落何处?"这种一丝不苟的管理态度和令人敬佩的敬业精神无一不是所有后代企业管理者的楷模。

前面提到的佛拉格勒是一个眼光敏锐,看事人木三分的人,而洛克菲勒作风稳健,办事心狠手辣。他们一致认为如今上游炼油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对下游的企业是最大的威胁,利润将降低33%,唯有私下与铁路公司订立合约,收取折扣方可转危为安。于是决定由佛拉格勒去办妥这件事。控制铁路的霸主叫凡德毕尔特,是个变卖政府无偿交付使用的土地起家的恶棍,控制着纽约的中央铁路;另一个叫顾尔德,也是靠战争起家,倒卖皮革暴发的,他曾把老板害死,霸其财产·控制了伊利铁路,两个人都是无恶不作的行贿高手,一对巧取豪夺、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要和这样的人打交道1 洛克菲勒第一次觉得有点惶恐,但表面却镇定自如,向佛拉格勒投去一个让人感到踏实和无比欣慰的眼神,佛拉格勒决心要为公司打好这场命运攸关的生死仗,径直向湖滨铁路公司奔去。

1865 年林肯总统被伪装的马戏团丑角在台上开枪刺杀而亡,格兰特将军继约翰逊总统后当选了总统。一字不识的凡德毕尔特,为了逢迎新总统,特意聘请总统好友——南北战争时期的青年将军迪贝尔担任湖滨铁路董事长。迪贝尔自视甚高,也认为自己这下于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为了要向新主子报知遇之恩,决心在顾尔德尚未戒备之机,杀他一刀,显显自己的威风。佛拉格勒与约翰在决定出访前曾拟定了计划,打算把油区上下游的运输业的货厢、油轮全部包租。一贯重视情报封锁的洛克菲勒曾一再吩咐,这种情报要绝对保密,但两位铁路霸主非等闲之辈,竞把这项秘密给打听去了,井把消息传递给另一家企业——宾州铁路,于是一下子他们也未向约翰要求谈判。

本来的战术是想挑起凡德毕尔特与顾尔德厮杀一气,他们可以操纵谈判,并游刃有余从中渔利,现在却要迎战三方。这就是洛克菲勒感到惶恐的真正原因。为此他暗地里对自己的作为检讨一番,吃一堑、长一智,决定今后要把商业秘密切实封锁,杜绝此类泄密事件发生。

佛拉格勒是个玩世不恭,能转危为安的高手,一路上他盘算了一个计策,就是在谈判时要让迪贝尔顺着自己的思路走,胁迫他进入圈套,让其就范。洛克菲勒用人的方法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任何人一已被他看中任用,都能使其才华放出光彩,此行约翰只说了一席话:"公司日后欲在全世界形式垄断,现在就得控制包括铁路、油船在内的运输业。既然我们的打算已被泄露,不妨因势利导,在三家铁路公司都人人自危之际,分而治之,各个击破。这就是拿破仑所欣赏的中国兵圣孙子所说的'兵置死地而后生'!经商历来就是'行大欺客,客大欺行'!"

佛拉格勒漫步来到迪贝尔办公室,但见迪贝尔腆着大肚子,一副傲慢的神气。佛拉格勒冲他一笑,大大咧咧朝皮沙发上落座,故作忧伤地叹了口气,不经意似地随口说:"过不了多久,恐怕会遇上不景气的。""不景气?"对经济一窍不通的将军,露出一脸的不快。随后道:"不景气⋯⋯这与我们有何相干?"佛拉格勒见鱼要上钩,冲他神秘地一笑,说道:"关系大着呢。你难道真的不知道最近顾尔德,还有滨州铁路方面的人都在缠着洛克非勒先生,死皮赖脸的让我们照顾生意吗?"虽然将军被击中了要害,但嘴上并不软:"我会给他们颜色看的。"近来他很想做点成绩让凡德毕尔特瞧瞧,偏偏铁路上的货运很少。佛拉格勒无疑已看穿了他的心思,向他含蓄地点点头,说道:"将军,兵不厌诈嘛,现在可是田鸡要命蛇要饱呀!不知您最近可有什么打算!"佛拉格勒话已经点明,但又让人有回旋的余地,好下台阶。迪贝尔这才松了一口气,装出一副毫不介意的神气,弯过于指,做了个扣板机的动作。"他们算什么东西,我是不会轻饶这群废物的!""您真英明,不愧为果断的常胜将军!"佛拉格勒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我就敬佩您这样的爽快人,我们订个每天60 辆车的合同,您看怎样?""60 辆?"将军怀疑自己耳朵是否听错,接着间道:"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佛拉格勒点点头,喜形于色的将军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要知道每天60 辆车皮,在当时是多大的一笔生意啊!将军中计了,毕竟战场上横冲直撞的好汉,遇上了老于世故的商人,真不是对手。佛拉格勒已是胜券在握,谈判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接着,他把条件摊出,按着既定的步骤,层层逼进。迪贝尔被突如其来的大买卖冲昏了头,轻而易举地落到了他的圈套之中。

达成的协议规定石油公司每天包租铁路60 辆车皮。湖滨铁路方面则给予每桶油5 角的优惠。这样一来,洛克菲勒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这是他的幸运转折点!低廉的运费带来的是销售价的下降,也就意味着销路销量的迅速拓宽发展。此后,洛克菲勒广泛收买全国的炼油厂,成为执石油业牛耳者。时谚说:"标准公司的石油镀了金。"

1870 年欧洲爆发了普法战争。铁血首相俾斯麦挑起的这场战事,使战场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接着俄国、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全线起火,使得海上运输业瘫痪了,宾州的石油出口业也只好中断。在美国大陆,照明和燃料的费用仍高于居民的衣食费用。所以,多半是农民的美国人为了省钱,一等天黑就上床休息,另外,这种情况也造成了宾夕法尼亚州原油产地的生产大量过剩,严重的经济不景气再次笼罩在美国上空,油价惨跌至4 元以下仍元人问津。一种叫做"经济不景气卡特尔"的采油者自动松散地结合的组织应运而生。为了应付目前的困难局面,通过停采3 个月的第一项决议。卡特尔由于有妄图独吞利润的不法开采者存在,而没有起什么作用。第二天就有公司捅破了纸糊的协议,半夜里偷偷地采油。年底,每桶原油的价格已降低3.25 元。

这种局面,使在战争尚未打响的年初开张的、由原洛克菲勒·安德鲁斯·佛位格勒公司改头换面而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感到了危机。新的股份公司资产额为100 万元,洛克菲勒担任董事长,其弟威廉做副董事长,佛拉格勒与安德鲁斯则任常务董事。公司发行了1 万股。洛克菲勒自己有2667 份优先股,幕后的支持者哈克涅斯拥有1334 股,威廉、佛拉格勒和安德鲁斯则各持1333股,剩余2000 股留作给铁路公司的赠品,每股的股金是100 元。当初约翰全力以赴亲自经营、指导,就是希望公司能够造出自己的运油车和货厢车。这也是使他向垄断"下游"迈出第一步的缘由。原始的油车就是装货台上安着两个巨型木桶的货车,这同把木桶并排运送相比,不仅运输效率高,而且不会漏油。面对石油行业的大萧条,就连经过大世面的佛拉格勒也开始沉不住气了。他担忧他们的事业会不会因此完蛋。而经常面对着欧洲地图及地球仪的洛克菲勒却一如平常,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而当战役后,他喜滋滋地从地图上把代表德军进攻的箭头,移向了繁华的巴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佛拉格勒差一点还以为他有毛病。"好了!佛拉格勒!我们发财的好运又要降临了!拿破仑三世惨败投降,欧战即将结束。前途对我们十分光明。南北战争刚结束时,石油的需求量多大啊!这是给我们的最好启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告诉我们什么?就是弱肉强食。我们现在得趁上帝赐予的不景气,把同行中能挤垮的全部挤垮,然后将其吞并。这样就可以达到利润迅猛增长。"佛拉格勒听厂洛克菲勒连珠炮似的一口气说出了如此的高论,悟出了玄机。两人于是就着地球仪,把一腔的雄心壮志叶露,认定从现在起就得马上把握契机,运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理,向跨同公司的目标前进。

此时,一位叫华特森的,曾任过内战时期陆军助理次长的人物,由凡德毕尔特提拔,取代迪贝尔担任了原滨铁路董事长,他脑子活络、手腕高明,诡计多端。他与时任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董事长的斯科特是好友,斯科特有"头脑冷静的男子汉"这样的美称,战时也是陆军助理次长。战争期间,这两个惯于以权谋私、善于贿赂的战友一拍即合,只要发财,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一天夜里,华特森这位不速之客,突然来到纽约圣尼古拉斯大饭店,拜会正在那几下榻的洛克菲勒。对于他要来的情报,约翰早就通过内线了解得一清二楚。当威廉向他通报时,他就马上想到要去叫佛拉格勒,没有想到他就像有特异功能似的出现了。约翰说:"华特森来了!""斯科特来了没有?"佛拉格勒反问。约翰微笑他说:"就他一个人。"佛拉格勒作出判断:"他肯定是斯科特的代言人,他们是老搭档。战后那会儿,煤价爆跌,斯科特刚接任宾铁董事长,曾组织过铁路卡特尔,停止运费竞争,煤矿方面惨败后,他与华特森又欲共谋吞并,这次准是来打我们的主意了!"一席话让洛克菲勒佩服之至。因为上次的消息走漏,现在对那些双重间谍,约翰都是单线联系,就连佛拉格勒他也留了一手,没想到这家伙如此灵变,凡事一清二楚。他们三人迅速通了气,把华特森请进来。这是一位经风雨见世面的人,可不是老对手迪贝尔。他知道面前的三个人,皆是生意场中的高手,索性开门见山大方地谈合作,并拿出了斯科特有关铁路大联盟的构想。洛克菲勒认真地听着,时刻提防着不让自己一步不慎,跌进对手布置的陷阱中。"大联盟由运输石油的所有铁路公司携手合作,但只有特定的石油业者进行大联盟,至于小规模的中间石油业者或石油原产地业者,则限制不使其加入这个大联盟。"说完重点之后,华特森便不说话,只在一旁傻笑。对洛克菲勒来说,这些重点就足够了!这个大联盟只与特定的石油业者订立秘密的折扣协定,而排除当地石油业者,单就这点,此一阴谋即使不加说明,亦可了解了。"凡德毕特尔先生也持同样的意见吗?"洛克菲勒探问道。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此时威廉与佛拉格勒都露出了同意的眼神。但他觉得尽管建议不错,没有避免铁路方面控制的附加条件还是不行的,否则他们就可以擅自提高运费。接着斯科特出场,因他早就有意于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经过密商,控股公司宣告诞生,名称叫做"南方开发公司"。洛克菲勒提出的只让凡德毕尔特的代表华特森加入该公司的要求,斯科特也予以承认。斯科特与凡德毕尔特和顾尔德私下曾订过协议,定下了他的滨铁运输比例为45%,两个霸主则各占27.5%,其余各铁路公司分别按运输能力编人这三大系统,相互问共存共荣。不得互相拆台,里刀外戳。各铁路公司老板,因协议比较公平。利益均吞,一致对外尚无怨言。

对石油业来说,南方公司的成立,不啻是二次大战时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洛克菲勒大有石油霸主君临天下之势。因为他手上有厂一份由他审核准予加入控股公司的各企业的名单。尽管他与佛拉格勒为此而激动,但也像走钢丝似的忧心忡忡。佛拉格勒准确地称这是一件伤脑筋的学问。因为排除在名单外的企业,无疑将因运费价格相对高涨,遭受灭顶之灾。在生死存亡之际,势必会联合起来组成新的卡特尔·进行殊死对抗,而列入名单的企业,因享受到同等的优惠,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此一来,不要说日后把企业办成跨国公司,实行垄断,恐怕就是在美国,能否成为霸主也成问题。所以在商讨该把谁列入名单时,他们两个费尽心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十分小心谨慎,经过反复斟酌这才列出12 家公司,也就是说只有它们方可亨受每桶原油运费4 角的优惠价。没有列入单子的却需付出8 角。获利最大的除了平白无故把运费提高了两倍的铁路公司外.就数洛克菲勒这样的炼油业主,按秘密协议,从克利夫兰到东海岸他们要比没能加入企业少付1/4 到1/2 的运费。这样一来没加入的企业势必会被淘汰,成为弱肉强食的牺牲品。中小企业惊慌失措,他们愤怒、咒骂、惶恐,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这时一个能代表这些企业的领袖式人物应运而生,他名叫业吉波多。亚吉波多是一位浸礼会牧师的儿子,擅长演讲,曾在某家产油处打过工。当那位老板经营不善又逢不景气而停工时,他以小工的身份借了800 元钱,就投身于泰塔斯维的炼油业。经过经营,达到了每月牛产25000 桶的规模,不过在这一地区只能算一位小字辈。当大家都在喊"减产"、"减产"时,亚吉波多提出了一个对策——"大封锁"。他的计划是成立生产者联盟,并组成自卫武装。但在破获趁黑偷采油的"夜猫"集团时,证明大封锁的效果不佳,因此改变了办法:入夜之后便以卡宾枪武装起来,结队巡逻,如果发现"夜猫",便破坏其钻油设备及运货车,同时还印刷了3 万份传单,分别送给华盛顿联邦议员和哈立斯堡的州议员和法院,如此以来,大家这才对这位长着副娃娃脸,其貌不扬,说话倒极有分量的青年人刮目相看。

洛克菲勒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会被亚吉波多绊了一跤。这时候,"杀死大蟒蛇!""埋葬章鱼"!等直指他而来的愤怒呼声此起彼伏。听了这些报告,洛克菲勒冷静他说:"这是个人才,我知道他。在泰塔斯维饭店旅客登记簿上,他的签名是约翰·D·亚吉波多,每桶4 元,他把签名也用来宣传他的主张呢!"他决定收买他,没有成功。亚吉波多一定要他废除和铁路方面的协议。被洛克菲勒排除在外的那些公司,在纽约成立了另一个炼油企业联盟,并派了一个代表团去产油河地区,与那里的联盟协商联合行动。洛克菲勒当然没有想到这点,最大的失算也在于此,纽约方面的联盟掌握有能左右中央报纸的力量。纽约各大报都对这次纷争做了客观报道,形势对洛克菲勒很不利。在舆论的压力下,顾尔德投降了,斯科特也退缩了,折扣秘密协定归于失败。

吃了败仗的洛克菲勒并不气馁,他认定纵有亚吉波多这样的干将领导,情况也将出现转机。在铁路公司迅速瓦解后,在大封锁行动中忙于夜间巡逻的26 家克利夫兰炼油企业,只剩下了6 家影响不大的公司,其余的都被标准石油公司合并了,它用的是彼此交换股份的方法。因为在40 天的大封锁中,炼油业者就像罢了工一般,被断绝了原油的供给。由于油库空虚,银根吃紧,炼油业者为了生存只有向银行申请贷款。而洛克菲勒早就收买了整个银行界不给贷款,一下了卡住了他们的脖子,逼迫他们投迸自己的怀抱。他吞进20家公司,各企业主仍被任命为各分厂的经理。四面楚歌中的亚吉波多,禁不住礼贤下士的洛克菲勒的诱惑,终于归顺到他旗下。洛克菲勒从敌人中选出最有生存竞争力的强才,进而吸收到自己的阵营中,标准石油公司的高层领导者中,大都是由这种先成为敌人再成为合作伙伴的强者组成,这个阵容不断加以巩固。亚吉波多不久就被提升为标准石油公司的副董事长,在洛克菲勒退休后,便出任了第二任董事长。

三年以后,洛克菲勒把美国石油业中的大亨们,请到风景秀丽的萨拉托加他的别墅中密谈,仍想恢复原来的联合计划。尽管大家对以前的失败仍有余悸,禁不住厚利的引诱,都怦然心动,准备联合行动,对抗即将采取不予折扣的铁路界。斯科特为此很恼火,因为他是铁路同业的主持人。此时他成立了帝国运输公司,架设了油日到匹兹堡的油管,在新泽西建了贮油槽和仓库,赶造了5000 吨油轮成立五大湖船队,决心与标准石油公司一决雌雄。洛克菲勒利用矛盾与凡德毕尔特和顾尔德组成统一战线,提高折扣率。减少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分工,将红利转给公司更新设备,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同时加紧向斯科特的势力范围匹兹堡展开倾销战,斯科特再也抗不住了,终于在属下工人的罢工声浪中向洛克菲勒求和。约翰以340 万买下他的企业。从此拥有了以进口桥头堡著称的新泽西和大型贮油槽。接着在卧底间谍亚吉波多的密切配合下,采取用操纵股票的办法,坐享其成吞并了已成功地长距铺设了油管的泰特华德公司,使运油费大幅度下跌,赢得了巨额的利润。

就在这时,年轻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的论点:即把生产同样产品的各家企业用联合形式,组成为巨大的综合企业团体。洛克菲勒对这观点十分赞赏。此时他被指控违反了"谢曼垄断禁止法",洛克菲勒毅然把总公司迁到崇尚独立原则的新泽西州,解体为34 个小公司。他擅长把不利化解成有利,第二年新泽西标准石油之股票,就从360 点涨到595 点,他所属公司的股价均迅猛上涨,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击败无数的对手。到1879 年底,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洛克菲勒住在豪华庄园里,真正成为控制一国自然资源的亿万富翁。

洛克菲勒有一句名言:"当红色的蔷蔽含苞待放时,唯有剪除四周的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艳丽的花朵。"1896 年,洛克菲勒离开了标准石油公司总部纽约百老汇路26 号,秘密搬到了波坎铁柯庄园,他退休了。这个庄园是洛克菲勒用16.8 万美元买下的,地处纽约州的杨格镇,在这里,他建了一幢弗吉尼亚风格的木房子,还修建了一个20 万坪的高尔大球场。洛克菲勒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6 点30 分起床,7 点到8 点看报纸,然后吃早餐,退休后他的工作时间只有1 小时多一点,多采用电话形式向各处指示工作·偶尔也到办公室里走走。工作完毕,10 点到中午打高尔大球。正午休息,3 点之后用午餐,然后做点娱乐和在郊外驾车。7 点吃晚饭·8 点到10 点听音乐,晚10 点就寝。也许就是这样合理安排的生活使洛克菲勒在退休后生活了41 年。

1901 年,洛克菲勒在新泽西州的桑克伍德买下了一个旧俱乐部会所和75英亩土地,以使一年能多打几个月的高尔夫球;在他79 岁时,洛克菲勒又在气候温暖的佛罗里达州的奥尔蒙德海滩买下了一所有许多大窗子的住宅,观赏哈利法克斯河的壮丽景色,他已变成了"街坊上的约翰",仿佛过着一种简单的生活。但洛克菲勒没有停止在商业上插手,因为他不愿失去对数字的感觉,他保留着他44 岁时买下的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的那个座位,也始终保留着他在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的第一号股票。洛克菲勒从没有忘记他开创的石油事业,在每年过生日的那一天,他都通过电视台向全世界发表以下的讲话:"上帝保佑标准石油!"

小洛克菲勒是老洛克菲勒的独子,从他幼年起一直到成年——直到1937年他的父亲以98 岁的高龄去世,大家都叫他小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或许是从自己的父亲的教养法中得到了很大启示,所以对自己的儿子也很严格,采用"大比尔教养法".对金钱的处理尤其谨慎,为了缴纳学小提琴的费用,小洛克菲勒须去打工。由于这个家庭进行教育的传统,小洛克菲勒对父亲对他的影响十分感激,父亲要他凭经验自己去揣摩和学习,并且自始至终地支持他"照你认为正确的去干",是父亲在回答小洛克菲勒最常说的一句话。父亲不给他任何授权书,但儿子显然很清楚他可以不经商就在各种业务文件签上父亲的名字,父亲也会给他一定的指导,但从不指挥他哪件事必须做,哪件事是禁止的。

当洛克菲勒在石油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无疑在父亲这个角色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慈善事业是洛克菲勒生活的一部分,从19 世纪90 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开始超过100万。因为向这个亿万富翁求助的要求蜂涌而至——或者要求给予行动,或者要求给予金钱,或者两者都要。洛克菲勒开始把他那有逻辑、有条理的头脑运用到这个新事业上,力图找到捐钱的一套制度或者说管理原则。后来他在1913 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洛克菲勒的第一笔巨额捐款用于教育,在1889 年。洛克菲勒拿出60 万美元建立一所新的芝加哥大学,在以后的1O 年捐款总额是3470 万元,23 年后,即1912 年,捐款高达4500万元,除了对这所教会大学的捐助·洛克菲勒还捐赠过数量可观的钱给黑人事业,特别是给南方浸礼会办的学校和学院。其目的是"在美国内不分种族、性别或信仰地促进教育"。后来在1903年,通过洛克菲勒和他儿子的共同努力,成立了"一般教育委员会",以更好地体现"促进教育"的宗旨。

洛克菲勒用在慈善事业上的第二大款项便是医疗。在当时美国没有医疗研究中心的情况下,他于1901 年利用20万元的赠款协助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在控制流行性脑膜炎、黄热病、寄生虫病、狂犬病和梅毒方面做出了贡献,另外在细菌学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研究上有突破进展。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因为科学家们的卓越成就获得了12 项诺贝尔奖金,比任何同类研究所获得的都多,还成为全世界设备最好的研究单位,洛克菲勒在研究所的改进设备和扩展研究的工作上投资上千万元。

1891 年的一天,洛克菲勒的新帮手盖兹和他进付了一次私人会谈后,便成为洛克菲勒的财产管理人,处理金融方面的事务。正是在盖兹的建议下,洛克菲勒基金会得以成立。

1913 年,洛克菲勒基金连同一张"促进全世界人类福利"的凭照在纽约州立案。在这之前的1909 年,洛克菲勒卫生委员会也诞生了,主要以对付当时蔓延美国的危症钩虫病为宗旨。不可否认,洛克菲勒在慈善事业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他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甚至于他的慈善活动也令人怀疑,尽管他是美国历史上捐赠私产最多的人——总额在5 亿元以上。洛克菲勒的一生是漫长的,他出生的时候,亚怕拉罕·林肯总统还只是伊利诺丝州议会的议员。到他逝世的时候,已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任总统了。在这一生中,标准石油公司的情况,包括技术、市场以及其他因素,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在洛克菲勒去世50 多年后的今天,他创立的事业更是今非昔比了。

如今世界最大的集团经营企业之一——埃克森---美孚公司就是从标准石油公司发展而来的。在美国休斯顿、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埃克森设立了三大分公司,并且在全球有115 个产油地港口和270 座目标港口。艾克森公司的根据地就是坐落于纽约第5 街的53 层的摩天大楼——洛克菲勒中心。大楼前面矗立着约翰·戴·洛克菲勒的半身铜像。这尊铜像把这位高龄时期的家财奠基人最常见的表情体现出来——神态严肃的脸上带有一丝苦笑。眼中发出一线微光,仿佛在默默地看着他长长的生命历程,看着正在继续他事业的追随者们的每一步。

1937 年5 月23 日,98 岁高龄的洛克菲勒在他奥尔蒙德海滩的别墅里去世了,在死者最后任职日期一栏写着"到死为止"。同日11点钟当丧仪举行的时候,一度组成标准石油帝国的世界各地所有的办事处、炼油厂和卫星公司,同时停止工作5 分钟,向这位创造石油贸易的老人致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石油的需求肯定会不断增长,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全球石油消费量预计将从2000年每天大约7700万桶增加到2020年的1.1亿桶,涨幅为43%。其中中亚未来石油需求增长最快、尤其是中国的石油需求不断增加。日本、中国和印度将要从中东进口更多的石油,是中亚石油的竞争者。美国认为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加强与俄罗斯在里海石油开发和油气管道建设上的合作。中国在中亚石油开发上与美国是竞争对手,开始铺设的新疆到上海的输油管道,未来将会延长到中亚,使中国成为东亚油气管道输送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