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康万生先生:名气是靠自己唱出来的

2025-02-12 12:06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康万生先生:名气是靠自己唱出来的

对天津的京剧三大铜锤说一说我的感觉:论韵味——那是邓沐玮先生,浑厚,苍劲,裘味特浓;论嗓音——必须是康万生先生,高亢,激昂,穿云裂石、黄钟大吕,铁嗓钢喉不是吹的;论激情——公认是孟广禄,会卖力气,也真卖力气,这三位都很好,在全国花脸行当中绝对名列前茅。

单说康万生先生,康先生生于1946年,自11岁进入艺术剧院至今也有六十余载,凭借对戏曲的热爱,康先生古稀之年仍在登台演出。在戏曲这个行业里,最看重嗓音,戏曲的四门基本功“唱念做打”唱也是排在首位的,康万生先生之所以能被称为裘派大家,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因为他的嗓音!

内行的人都知道,唱“铜锤花脸”讲究的是黄钟大吕的气度和浑厚深沉的嗓音,别看康老师人长的瘦,但是他演唱的调门是花脸的最高调门——正宫调。他的演唱风格,既有裘盛戎先生的神韵和气质,又有金少山大师那种黄钟大吕的气度。

单说康先生的几次个唱,那“铁嗓钢喉”的美誉绝对不是白给的,他的唱腔一出艳惊四座,被观众形容像铁一样的嗓子,像钢一样的喉咙!这也充分体现了康万生先生的功力深厚,名气完全是靠自己唱出来的!

康先生第一次“个唱”,是56岁时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唱了8出铜锤戏中的38段唱,连续演唱了两个多小时,效果空前,创下了一个奇迹,让人觉得非常了不起。

2011年4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年过花甲的康万生先生第一次在北京开个唱。演唱了京剧《铡美案》、《姚期》、《坐寨盗马》、《赤桑镇》、《探阴山》、《锁五龙》、《打龙袍》、《探皇陵》等“裘派”名剧中的经典唱段三十余段,把从艺近六十年对花脸艺术的理解和积淀用“个唱”的形式回报给北京观众。

2011年9月,天津滨湖剧院,康万生先生“原声态”个人演唱会开幕,他是以以本嗓原声(不借助麦克风)演唱裘派名段。

开幕曲由吕玉勇先生演奏了京胡曲牌《将军令》,康万生先生出场,康万生说,这场“原生态”演出,他不靠任何高科技设备,靠的是科学的发声方法,“毕竟唱戏是吃开口饭的,就得有这份功力才行。不过,肉嗓子毕竟喊不过铁喇叭,现在大家都习惯剧场里音箱放出的声音震得耳朵疼,希望这次观众能暂时放下以往的看戏习惯,安静下来听我唱。”

随后演唱了《铡美案》、《姚期》、《坐寨盗马》三出戏里的大小十四个唱段。随后康万生先生换装出场先后演唱了《砸銮驾》、《赤桑镇》、《探阴山》、《赵氏孤儿》四出戏里面的大小六个唱段,其中西皮唱腔三段,二黄唱腔三段。之后,康先生换装出场,先后演唱了《敬德装疯》、《探皇陵》、《除三害》三出戏里面的大小七个唱段,其中西皮唱腔两段,二黄唱腔五段。(《敬德装疯》本不是裘派的常演剧目,是康万生先生在前辈花脸名家娄振奎先生演出版本的基础上加进了裘派的声腔和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东西形成了成套的二黄唱腔。)

康万生先生再次换装出场演唱了《锁五龙》、《打龙袍》、《姚期》三出戏里面的大小十五个唱段,全部都是西皮唱腔,其中流水和快板就占了近12段。

康先生演唱了大小42段裘派名段,全部都是传统戏曲里最让观众过瘾、解劲儿的“戏核”。六十九岁的老人,从头唱到尾,两个多小时,满宫满调,空前绝后啊。

2011年12月,为纪念师爷裘盛戎先生100周年诞辰,康万生在北京世纪剧院举办了交响乐个人演唱会,这是京剧历史上第一次由花脸演员举办的个人交响乐专场演唱会。他连续奉献了《坐寨盗马》、《赵氏孤儿》、《锁五龙》等唱段,铿锵有力、裘韵十足,引得台下掌声喝彩经久不息。观众对康先生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嗓门高”、“气场足”、“韵味浓”,还给他封了个“东方帕瓦罗蒂”的称号。

康先生年近古稀仍旧能够声震屋瓦,其嗓音高亮醇厚,演唱技巧高超绝妙。无论是“松、空、通”的发声方法和共鸣上,还是韵腔技巧上的“提、挑、弹、蹦、滑……”都充分展现了裘派艺术的演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