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外国古典音乐家(2)-莫扎特

2025-02-11 08:41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外国古典音乐家(2)-莫扎特

(2)

莫扎特

莫扎特(1756~1791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音乐家、钢琴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莫扎特

一、启蒙教育

莫扎特的父亲是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兼作曲家,母亲也热衷于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

莫扎特四岁时,开始和姐姐一起学习弹琴,五岁时就能够自行创作一些短小的键盘乐,六岁自学小提琴,七岁开始接触风琴。在莫扎特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作为老师,早早地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并传授他音乐理论和器乐演奏的知识。

父亲教莫扎特和姐姐演奏

二、巡回演出

6岁时,在父亲的带领下,莫扎特到慕尼黑、帕绍、林茨、普雷斯堡、维也纳等地进行旅行巡回演出。

从1763年到1775年,莫扎特一家又在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家进行了为期十余年的巡回演出。

少年莫扎特

三、天才创作

8岁时,莫扎特在凡尔赛宫拜访王室,印刷第一部作品集《小提琴奏鸣曲》,创作《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

1770年,年仅14岁的莫扎特就应邀为米兰皇家歌剧团写了一出正歌剧《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

17岁时,他已写了二十首交响曲、八首弦乐四重奏、诸多弥撒曲、教堂音乐和小夜曲等作品,公众眼中,他是无可置疑的音乐天才,并因此获得了皇室和上层社会的认可与追捧。

少年莫扎特

四、良师益友

莫扎特在旅途中结识了巴赫等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巴赫成为了他的良师益友,对莫扎特早期的音乐作品风格与技巧产生了影响。

莫扎特与巴赫

五、公开决裂

1776年后,新的萨尔茨堡大主教不但反对莫扎特的出游,而且规定他的作品必须为了宗教仪式而作,对他的出行申请不予批复,莫扎特非常愤怒,与大主教的关系不断恶化,在萨尔斯堡的处境也愈加艰难。

1781年,莫扎特公开与大主教决裂,彻底脱离萨尔茨堡宫廷乐团,以独立作曲家的身份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定居,走上“自由艺术家”之路。

1770年罗马教宗授予莫扎特金靴徽章。

六、大师会面

1781年,在维也纳,莫扎特遇见了他仰慕已久的著名音乐家海顿,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787年,17岁的少年贝多芬慕名到维也纳拜访莫扎特,进行了一次即兴演奏,并获得了莫扎特的认可。

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

七、步入婚姻

1782年,在父亲的极力反对下,莫扎特与女高音歌手韦伯不顾一切地步入婚姻的殿堂。

莫扎特的一意孤行导致父子关系失和,父亲离开了维也纳。

莫扎特之妻韦伯

八、入不敷出

结婚后,虽然莫扎特夫妻感情和睦,可是两人都不善于理财,加之喜欢玩乐,经常入不敷出,为债务所困。

为了改善经济状况,莫扎特被迫接下大量作曲工作。

此时的莫扎特,经过了生活的历练,音乐开始走向成熟。在维也纳兼收并蓄的音乐环境中,莫扎特创作出耀眼的音乐成果,他的流传甚广的歌剧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例如《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皆如此》《后宫诱逃》《魔笛》。

《魔笛》等歌剧使他名利双收,然而不善理财的莫扎特迅速千金散尽,负债累累。

莫扎特

九、安魂终曲

1790年,超负荷的工作使莫扎特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每况愈下,而且家庭经济相当窘迫。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莫扎特接到一名神秘陌生人的委托,要求他创作一首《安魂曲》,但莫扎特还未完成全曲,就于1791年在家中去世,年仅35岁。

不祥的《安魂曲》成为莫扎特最后的未完成遗作。

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