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清朝七品县令的保底工资是多少,有能力还是要当官!

2024-11-21 11:43 来源:海蔻通 点击:

清朝七品县令的保底工资是多少,有能力还是要当官!

县令是一个官名,执掌范围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县的最高负责人。清朝的官阶最高为一品大官,最后是八品和九品官,八品为县丞,九品为主簿,都归县令管,九品就是俗称的“九品芝麻官”,而七品官也就是“绿豆”官吧,显然七品官是很小的官职了。县令要做的就是管理县中大小事务,让县里的百姓们生活的更好,所以县令也被百姓们俗称“青天大老爷”,是百姓们对县令的尊称。

县令们吃的是朝廷的俸禄,每年由朝廷分发俸禄。远在宋朝的时候,官员工资标准很高,到了明朝工资标准就有明显降低。清朝入关后,继续沿用了明朝的工资标准。一品大官一年大概有180两白银,禄米180斛,七品官一年的俸禄大概在45两银子,禄米45斛。除了工资之外还有福利,就是爵位工资和养廉银。

清朝雍正皇帝登基之后,推出了养廉银政策,工资规定为,所有地方官员,出了朝廷固定俸禄外,还有一笔养廉银,是奖励地方官员的酬劳,也可以说是年终福利吧。分发养廉银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不同职位而发。像县令这样的地方官,每年的养廉银大概在八百到一千二百两之间。爵位工资也是除固定俸禄外的,每年大概在二百多两,对于养家糊口是绰绰有余的。

白银也算是计量的大单位,日常消费大多是用铜钱来交易的,毕竟日常用品没那么贵,把银子兑换成铜钱后,交易就更方便了。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在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到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一个县令把所有工资加在一起,一年最少也能挣1000多两银子,而一个普通百姓全家一年的开支也不超过10两银子,总体来说,还是做官的人比老百姓收入更高一些。凡是做官的都希望天下太平无事,百姓丰衣足食,你呼我应,路不拾遗。做官的为老百姓操碎心,一心想的就是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而朝廷分发俸禄给官员,更多也是对官员勤政为民的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