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百态 > 正文

​魏蜀吴三国中东吴为什么难以一统天下放弃了周瑜天下二分计时就已

2024-08-06 02:05 来源:海蔻通 点击:

魏蜀吴三国中东吴为什么难以一统天下放弃了周瑜天下二分计时就已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东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魏蜀吴三国中,坐拥江南的东吴在地缘形势远不如看上去美好,所谓长江之险并不如想象中牢靠。

三国史最特别的,不是魏蜀争霸,而是东吴围绕自身国防的部署。

此前的秦汉都是建都于腹地,以分化瓦解之术控驭边疆,魏蜀都继承这个特点。

东吴建国是在江东这片地区首次尝试国防部署,但它的问题却比中原王朝严重得多。

东吴能统一天下的机会只有一次,就是周瑜夺取荆、益二州的天下二分之计,之后则只能在与刘备的和战中纠结,直至最终败亡。

本文分析东吴的国防形势及其隐患,援引上起秦汉,下迄明清的争霸形势加以阐述,供读者参考。

天下二分计——东吴的如意算盘 我们看三国历史时,一般印象认为荆州乃上游重镇,东吴若丢了它就等于失去长江天险,但早期东吴的建国策略中,荆州是不太重要的。

《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扭曲了后人的认识。

东吴的国防隐患,就隐藏在荆州与建业这两个地区,成为东吴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还要从隆中对说起。

诸葛亮将荆州定义为用武之地,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西通巴蜀。

益州的天险是针对关中地区而言的,汉中、剑阁、阴平成为阻碍魏军入蜀的要塞,但对于荆州来说,险要程度却低得多。

魏蜀交战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让大家误以为守住益州北部的汉中,就等于掌握了免死金牌,晋初作为难民进入益州的李特,就曾叹息蜀汉有此天险却还亡国。

可光武帝讨伐公孙述的战争,却透露出不同寻常的一面,岑彭与来歙从不同路线攻击益州,前者正是从荆州南部的长江水路,也就是后来刘备走的那条路攻入益州腹地。

刘秀灭公孙述之战 注意小图里从荆州入益州路线 从荆州进入益州的地理难度,要比直接走汉中路线低得多,反过来说,从益州东向荆州同样容易,后来刘备因关羽之死而东伐孙权,陆逊的防御中看不出多少守险的部署,比起姜维对抗钟会这种明显以守险为主的战术,陆逊面对刘备的处境更加危险。

刘备轻易进入东吴的荆州地界,甚至都看不到陆逊的水军发挥作用,吴军最终用火攻的防守反击战术,这一幕很像赤壁之战。

这进一步说明,不仅曹操占了荆州就与东吴共有长江之险,即便东吴占有了荆州,但如果没有取得对益州的控制权,长江天险也只能与蜀汉共有了。

夷陵之战实质就是刘备站到了曹操当年的位置上,再给东吴带来一次顺江东下的紧张感。

刘备并不是唯一利用荆州这个隐患之人,八十多年之后,晋军凭借占据益州的有利地势,直接从上游向荆州发动进攻,拉开灭吴战争的序幕,实现了当年刘备的宿愿。

三百多年之后,隋军再次复制晋军的战术,完成中国的再统一。

一千多年之后,蒙哥亲率精兵攻打四川,未尝不是想借用晋隋两代的经验,只要四川失守,南宋的襄樊就面临着与东吴荆州同样的困境。

荆州的这个巨大隐患,东吴谋士早已洞若观火。

周瑜的战略设计并不以荆州为尽头,他劝孙权攻下江陵地区之后,越过荆州西取巴蜀,兼并汉中的张鲁,再北向结援马超,完成这一切之后,周瑜再回军与孙权据荆州以逼曹操。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其天下二分计是胜过赤壁之战的杰作 与周瑜同属将才的甘宁,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据楚关以渐规巴蜀是他给孙权的战略核心,而楚关就在荆州地区。

只有在掌控了巴蜀也就是益州之后,荆州才是安全的,那时荆州只面临来自北方的威胁,周瑜才可以据襄阳全力应付中原之敌。

对比后世的南宋,岳飞基本上享受到了周瑜战略的好处,从襄阳北伐给金军造成巨大创伤。

孙权极为认同周瑜与甘宁对东吴建国战略的看法,当曹军撤退之时,孙权派周瑜与程普急速西进,在江陵逼走曹仁之后,随即打算向西进入益州,即便是在刘备袭占荆州要地之后,孙权仍然想越过刘备的势力范围直取益州,后来,周瑜不幸病死在出征益州的路上。

袭取荆州——看上去很美 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干扰,孙权会依照周瑜设计的战略一路西进,据江东跨荆、益以争中原。

但刘琮出人意料的投降,以及曹操为追击刘备而迅速南下,打乱了东吴的早期战略。

曹操南征给孙权送来了刘备这个不稳定因素,同时也激活了鲁肃的早期战略设计,彻底改变了东吴之后的战略选择。

如果习惯于三国并立思维,一定会认为孙刘结盟是对抗曹操的天然之计,但东吴君臣一开始并不是这么想的。

周瑜曾向孙权建议,将刘备置于三吴地区,同时将关张二将分散,能够让他们随吴军征战就够了,绝对不能让刘关张三人聚在一起,孙夫人嫁给刘备也只是周瑜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志的一部分。

新版《三国》中的刘备与孙尚香 周瑜希望孙权对待刘备的态度,就像刘备对待刘璋那样,别搞华而不实的联盟,直接置于麾下听指挥才是正道。

孙权没有听从周瑜的良言,除了自己认为的以曹操在北,方当广揽英雄之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此时刘备已经占据了部分荆州地区。

曹操败退之际,刘备与周瑜合军追击,随后各自抢占地盘,荆州南部被刘备趁势攻占,这个时侯再软禁刘备,势必引发两军的直接冲突,那时曹操还没走远,万一趁势杀回那问题就大了。

既然无法抑制刘备,索性就先这样搁置着,但周瑜这个时候死亡,却让鲁肃代替了自己的位置。

岳阳博物馆的鲁肃铜像 鲁肃之前给孙权设计的战略中,就只是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他对攻取益州的态度比较模糊,据江东跨荆州就是鲁肃版隆中对。

在他前往荆州吊丧之时,就已经表示出如果荆州方面愿意,就与之和解,让江东与荆州联盟共抗曹操。

当曹操威胁尚在,刘备占据荆州要地之时,鲁肃的战略再次影响孙权,这才有了后来导致吴蜀翻脸的借荆州之事,鲁肃将刘备当作了之前的刘表,落实了他早期的战略安排。

借荆州严重打乱了东吴的早期战略,益州已经不可能攻取了,因为刘备不让吴军从他的地盘上越过去,而且刘备早有跨荆据益的打算,这块肥肉说什么也不肯让给孙权。

没有了夺取益州的可能性,孙权就集中力量夺回荆州,吕蒙不负所望奇袭南郡,让荆州重回东吴怀抱,但此时的荆州却出了大问题,关键是襄樊已经被曹魏掌握,荆州北部完全丢了。

在只有荆州中部与南部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控制其西边的益州,那问题不大,如果曹魏从襄樊南下,驻守在江陵与巫峡的军队可以合击魏军,可如今益州被蜀汉占据,荆州北部又在曹魏手里,荆州中部就随时可能遭遇两线夹击。

对于东吴来说,丢了荆州中部,等于与敌国共享长江天险,可如果不丢,那防御就是一个大麻烦,该让谁来守荆州呢? 孙权肯定不行,就荆州位置来看,孙权建都于此等于是天子守国门,梁元帝就吃了这个亏,西魏军队南下后很快到达江陵,南梁各地军队还来不及勤王就彻底没戏了。

那让大将来守行吗?风险很大。

只要看一下东晋的历史,占据荆州的强藩屡次不听朝廷号令。

孙权初步的解决方法是以武昌 今湖北鄂州为都,这样既可以在荆州危难时支援,也可以就近威慑荆州守将。

武昌的地理位置对于军事防御而言很不错,它恰好处在长江两条水道岔口之间,当初孙刘联军也是在此地附近狙击曹军,但作为首都就有难以弥补的劣势,那就是武昌及其附近地区的经济力量不足于维持首都的长久存在。

定都建业——天子守国门 东吴经济最繁荣的就是三吴地区,占据东吴经济总量的一半,另一半由荆州地区提供,既然荆州不能作为首都,那就只剩下建业一个选择,后来就连刘备也劝孙权建都于建业。

水军从建业到荆州,距离如此遥远,还是逆流而上,如果荆州遭到攻击,基本是指望不上有什么援兵了。

像蜀汉的汉中,曹魏的淮南与关中,这些地区虽说是边疆要地,但成都与洛阳是完全可以在军事上钳制住的,而建业对待江陵就显得鞭长莫及了。

建业作为东吴首都确定之后,荆州就只剩下派大将驻守这一个方法,而且还必须是全权委托,以便局势变化时能迅速作出反应,好在陆逊的忠诚淡化了后来东晋强藩似的威胁,东吴的荆州问题可以放一放了。

荆州的问题暂时解决,建业的问题就出现了。

公元222年的三国地图 局部,孙权受封为吴王 东吴建国后有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作为吴王的孙权,经常是自统强兵迎敌,虞翻为此曾严励批评过孙权,可后者依然故我,往后数次迎战曹操,以及几次北伐,孙权都是独当一面。

这与传统的中原皇帝很不同,由于顾虑到王朝的安全,皇帝一般是不能冒险到战场前线去的,万一遭遇不测很可能导致国内大乱,刘备夷陵战败就差点置蜀汉于死地。

像汉光武帝与唐太宗,他们称帝后也就是命将征伐,亲自上阵的情况很少,孙权的做法不像是中原王朝的帝王,倒是很像匈奴单于与蒙古可汗。

孙权热衷于自统强兵,原因就在于建业的地理位置太靠近长江了。

当初孙策欲攻取江东,作为扬州刺史的刘繇驻守于曲阿,孙策一渡江就将他打到会稽去了。

长江作为建业的天险,其实就一江之隔,敌军只要一突破,建业立即面临兵临城下的紧急状况。

建业的地理位置有点像明朝长城边上的北平,同样是天子守国门的态势,只要对敌军的行动反应速度稍慢,战场局势就很被动。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中的孙权 南梁的侯景之乱完全证明了这点,当梁武帝慢吞吞地让指挥系统层层下达命令时,侯景孤军已经趁机渡江了。

如果寄希望于东吴其它地区能及时派来援军,那几乎等于做梦,看看明朝北京吧,清军都绕着都城跑几个圈了,各路勤王大军都还在路上。

曹魏的淮南战略同样加剧了孙权的忧虑感。

袁术败亡后,曹操就派刘馥驻守在寿春,又是修战备又是开屯田,赤壁战后,曹操更是亲自到达寿春南边构建以合肥为主的工事,之后的二征孙权,曹操就从合肥出发,很快就兵临长江,逼着孙权亲自率军迎战。

除了长江,孙权无险可守,建业的位置又不像南宋的临安,它就紧挨着长江南岸,以此作为北伐中原的基地倒是挺不错的,可用来作为首都,孙权也只能时刻警惕江北态势,防止突然被灭的危险。

南朝的陈后主就犯了悠闲的毛病,隋军大将贺若弼与韩擒虎一渡江,陈朝就灰飞烟灭了。

建业与荆州各自的态势确定后,东吴的国防隐患就彻底明显了。

若遭遇魏军南下,两边都别指望得到对方的援助,彼此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各自死守自己的防区,长江防线从东到西全面展开,就像长城一样,说是天险,实际是各自为战,东西任何一方被敌军突破,剩下一方都将处于被夹击的境地,晋灭吴是先攻破了荆州,隋灭陈是先攻破了建业。

当初刘备愤而东伐时,孙权急于向曹魏称臣,就已经暴露了东吴的国防隐患。

试想一下,若魏文帝接受刘晔的建议,将出兵的时间提前,届时刘备从巫峡东攻夷陵,曹真从襄樊南下江陵,曹仁从合肥直指濡须口,荆州与建业同时受敌,孙权恐怕就要提前接受陈后主的命运了。

就这样,东吴在放弃了周瑜天下二分计的同时,也放弃了参与一统天下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