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最牛考生”叶珈宁,被多所高校争抢,北京大学:降200分等录取

2025-01-16 21:36 来源:海蔻通 点击:

“最牛考生”叶珈宁,被多所高校争抢,北京大学:降200分等录取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尽管已经时隔多年,但是每当俞浚谈起儿子,回忆起当初考学场景的时候,眼睛里便微微泛起亮光:

“我儿子真的是非常聪明,他得过很多国家级大奖,当初很多高校都争着要他呢,北大更是直降200分预录取他!”

俞浚口中的他,便是叶珈宁,一个曾经响彻全国的天才少年。

尽管时光荏苒,但是,每当这个名字出现的时候,仍然让人止不住回忆起当年名字背后的光辉岁月和闪耀人生……

优秀的人,从不缺乏机会

2016年11月12日,对于叶珈宁一家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天。

年仅17岁,刚上高二的叶珈宁像往常一样中午放学回到家中。但是,他马上发现家里多了几名陌生人。

正当叶珈宁疑惑时,母亲及时出现:“珈宁,这几位是北大招生办的老师。人家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咱家,有些事情需要和你商量一下。”

当叶珈宁听到来者的身份时,对于对方的来意,也已经明白了七八分。

原来,在同年的6月份,叶珈宁代表中国赶往纽约参加国际信息学大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而北大招生老师的前来,与此关系密切。

可能有些没涉猎过的人,不太了解国际信息学大赛的重要性。

这是一场世界顶级赛事,被誉为“奥林匹克竞赛中的皇冠”。曾经在此赛中取得佳绩的选手,日后均在各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其中更是出现了菲尔兹数学奖的候选人。

参赛者不仅需要对传统的奥赛数学知识具有非常精深的把握,同时又必须具备极其宽广的视野,以及深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功底和算法解决能力。

因此,能参赛的选手能力极高,而且大赛还做出严苛规定:每个参赛国家的人数不超过四人。

正因为其巨大的难度系数、超高的含金量,所以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为选拔本国种子选手和科研预备精英的重要参照。

甚至不少国家作出规定:凡是在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可直接保送至国家实验室朝着科学领军人才方向重点培养。

叶珈宁正是在2016年的比赛中斩获第一名的好成绩,不仅为国争光,也将因此迅速进入国内各大高校的视野之内。

叶珈宁回国,尽管才升入高二年级不久,但是陆陆续续有不少知名高校向其抛出了橄榄枝,其中不乏头部985高校、211名校等。

大家都想要尽早将这名天才少年收入囊中进行重点培养,这也是所有知名高校“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夙愿。

然而,面对如此多的高校邀请,身为主人公的叶珈宁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欣喜若狂,赶紧签约一个高校了事,反而保持了最好的冷静。

因为他一直很有主见,而这次也不例外,希望能等到目标院校——北京大学的反应。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真被叶珈宁等到了。

北大方面组织专家教授在进行了充分打分和评估以后,终于下定决心,要把这位少年收入囊中。

于是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可是,对于北大直降200分录取之举,也在全国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羡慕者认为这是不拘一格选人才,也有人质疑是否现在降分录取为时过早,更有人质疑此举是否有损于高考公平。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过,叶珈宁的父母却不似其他随波逐流的父母,而是坚定地站在儿子的立场上,完全遵从儿子自己的意见。

“珈宁,再过一岁你就是成年人了,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无论你最后做出何种选择和决定,我和你爸都会在你背后无条件的支持你。”

父母此番鼓励之语,更是给处在流言蜚语之中的叶珈宁,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勇气。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和北大签约,也因此成为了北大历史上第一个最大幅度降分录取的学子。

事后证明,叶珈宁此举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当人们用鲜花和掌声来为他表达赞扬和祝福时,也充满了好奇:他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到底是怎样的家庭和培养环境才能造就如此的天之骄子?

没有天生的天才,只有不断的努力

步入中国最高学府深造后,叶珈宁没有丝毫松懈,反而更加的发奋图强。尤其是他所选择的专业,着实令周围人大吃一惊。

原来,叶珈宁当时的专业课包括信息技术概论、计算机概论、高等数学以及微电子与程序设计等四大部分。

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本专业的其他同学都选修线性代数或者微积分,但是,他选修了最难的数学分析。

在叶珈宁看来,自己日后若想在专业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必须将数学知识学习好。因为数学就像地基一样,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我觉得那些数学公式的精妙的推导演绎过程真的非常完美,我常常痴迷于这些数学证明过程。它让我具备了更加严谨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另外,他还经常涉猎全英文著述的外国数学著作,主要讲解的是信息学的发展历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对于普通人来讲,晦涩难懂宛若天书一般的专业书籍,对叶珈宁而言,恰恰是无可替代的精神饕餮大餐。

当被问起其中缘由时,叶珈宁总是略显害羞地扶一下眼镜:“从小就这样,多年养成的习惯让我手边总是有一两本书籍,不然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这个文文静静的大男孩儿,每当谈及此事时,眼睛里总是闪现出智慧的光芒。而这离不开他的成长经历。

叶珈宁的老家在浙江省诸暨市,父母都是银行工作人员。

虽然家庭出身很普通,但是难得的是,父母一直积极培养他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我现在还记得,每天无论多忙,母亲都会专门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来陪我读书。可能是当天课堂上讲解的知识,更多的是各种课外书籍,天文地理无所不包。”

叶珈宁的母亲(俞浚)出身金融专业,毕业后便进入银行系统工作,有着非常不错的数学及逻辑思维基础。因此从小她便极其看重对于叶珈宁数学能力的锻炼,

而这也可能是叶珈宁日后如此喜爱数学的原因之一。

叶珈宁的父亲则是英语专业毕业,因此很长时间以来他的英语都是由父亲独立辅导的。

“小时候每次吃饭的时候,父亲都刻意引导我用英文交流,我母亲也极力配合父亲,争取在家中营造出更多的英语使用场景。”

因此,叶珈宁的英文水平一直很好,这也为他日后带队参加多次国际大奖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在母亲俞浚眼中,儿子的天赋虽然不错,但是远远达不到天才的程度。

因此,他在日后对学习有极高的热情和兴趣,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夫妻俩从小开始的有意识培养和引导。

在叶珈宁1岁多的时候,表现出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

夫妻俩趁热打铁,自己编了很多朗朗上口的语言口诀,从而帮助儿子加深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叶家父母,也非常注意对于叶珈宁成长细节的把握。

俞浚夫妻并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孩子喜欢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或者跟风式的给孩子买各种稀奇古怪的玩具,而是有意的给他买了魔方、华容道、各种拼图、乐高积木以及孔明环等益智玩具。

“他特别喜欢玩这些,一个玩具能够玩好长时间,比如那个孔明环,他上了高中还时不时拿来玩两下。”

母亲俞浚颇有感叹,同时也暗暗庆幸于当初玩具挑选的正确。

叶珈宁的父亲平时喜欢练字,每当休息的时候都要铺纸挥毫写上几笔。

彼时,小珈宁都会目不转睛的盯着父亲写字。几乎是写多长时间就盯着看多长时间,因此常常就是半天过去。

时至今日,叶珈宁仍然记得父亲在桌前屏息凝神专心写字的场景,使得他长大后具备了被自己戏称为“超长耐力基因”——往往一件事情可以从早做到晚,而且从来不觉得累。

在这些教育培养方式中,相较于具体学科知识的辅导,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叶珈宁自律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前在一次采访中,叶珈宁也表露出了自律能力,在他成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之所能够稍微比同龄人进步的快一点,我觉得不是靠自己的智商比别人高多少,而是依赖于强大的自律能力。”

不过,父母也很是挂念叶珈宁的身体,为了防止他过度用脑,经常催着他去做些自己喜欢的运动。

“每当我读书读累了就去操场上跑两圈,跑完了以后感觉浑身舒服,大脑的疲劳一扫而空。这大概就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吧。”

每当提起父母的培养教育,叶珈宁总是感激不已。

不过外人所不知的是,这位笼罩在天才光环中的少年,也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就像大多数普通孩子一样,学习上也有些小小的“小毛病”。

努力克服的不足之处

语文和政治一直是叶珈宁最为头痛的科目。哪怕后来上了大学,每次的思想公共大课,都让他时不时产生逃课的冲动。

“我高中的时候文科就不太好,尤其是语文和政治,几乎是我所有的科目里最差的。”

当然这里的“差”,是相对于叶珈宁的强势学科例如数学而言的,因为放眼同龄人之中,他的语文仍然处于偏上的水平。

“那些枯燥的政治理论常常搞得我要发狂,还有那些难懂的文言文,不知道杀死了我多少脑细胞。”叶珈宁开玩笑的说。

显然父母已经注意到了他偏科的情况。

每当叶珈宁在数学、物理等强势学科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时,母亲俞浚总是忍不住去提醒他:

“不要在理科上面耗费过多的时间了,应该多学点文科了。要不然以后你的高考成绩怎么办?瘸腿的学生,一般都考不上太好的大学的。”

在俞浚看来,虽然儿子在数学和信息学方面确实展现出了一定天赋,但是政治等文科成绩落后也是一个不争的的客观事实。

即便他有自己的学习规划和学习策略,但是作为父母的还是需要稍微督促一下。

对于父母的“小紧张”,叶珈宁表现出了超出其年龄的成熟反应:

“我心里清楚自己的各科学习处在怎样的一个水平,也能保证在不影响高考升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学些强势学科,因为这让我沉浸其中,能够感受到非常强烈的学习愉悦感。”

除此以外,父母还很关心他的人际关系。

上高中后,随着叶珈宁参加国际大赛的增多,名气在学校乃至浙江省都越来越大。但是,他能不能交到几个知心朋友,却成了父母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一天放学,做了好几天准备的俞浚,向儿子叶珈宁道出了担忧:“虽然你是一个不错的孩子,但是表现太过优异,难免会扎眼,甚至会让别的朋友感受的压力。如果你因此被孤立,爸妈宁愿你平凡一些。”

听着母亲近乎呜咽的话语,他的心中也不禁触动,连忙回应:“爸妈放心,我是个交友达人,一定不会让你们操心的。”

其实,叶珈宁所言不虚,虽然会有一些同学产生不好的念头,但是,优秀的人,确实也会吸引到很多人的向往。

在这样的情况下,叶珈宁确实交到几个铁哥们,而且一起学习,怀抱着共同的梦想。

可以说,他的成才之路,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可惜,像他这样的人才,还是少之甚少。

2021年,叶珈宁本科毕业,但是,沉醉于学术研究的他,最终决定留下读研,并顺利考上计算机的研究生。

如今,他被称为“韦神的继承人”,在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中,埋头苦干。

希望叶珈宁,能继续自己的学神之路,为国家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希望国家能够涌现出更多这样的人才。

这样民族复兴就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