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杂谈 > 正文

​英雄营长栗政通的故事(二)在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

2024-09-26 08:37 来源:海蔻通 点击:

英雄营长栗政通的故事(二)在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

在革命熔炉里锻炼成长

1937年栗政通入伍,编入八路军第一二0师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战斗在晋西北地区和太行山一带。他参加了配合保卫太原的忻口战役,配合第一二九师第六七九团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的战斗,出击同蒲铁路北段战役,克复岢岚、神池、宁武诸县的战斗。1938年秋,日寇分九路进攻晋察冀地区,栗政通和战友们一起奉命阻击三路日军,在山西灵丘以北地区血战7昼夜,击退日寇4000余人的疯狂进攻,保卫了边区。那次战斗中,栗政通冲锋在前,英勇顽强,表现出不怕牺牲、敢冲敢打的大无畏精神,在火线立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著名的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歼灭战中,栗政通同志所在连队协同兄弟连队顽强坚守阵地,阻击敌人逃窜,穷凶极恶的日寇水源旅团就在英雄子弟兵顽强抗击、猛烈冲杀下全部被歼,在抗日战争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栗政通在执行战斗任务

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成为全国人民抗战的指挥中心,敌后抗战的总后方。日军攻占太原后,继续南进与西犯,不断向陕甘宁边区河防发起攻击,妄图切断陕甘宁边区与山西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威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安全,并进而占领陕甘宁边区和西北地区。1939年6月4日,日军以1.5万余人的兵力向边区河防发动大规模进攻。栗政通同志随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离开家乡一带,进驻陕北,驻扎在绥德黄河防区。1940年6月,日军出动一万余人,企图摧毁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而威胁陕甘宁边区。栗政通同志随第七一八团第一营东渡黄河,向进犯之敌进行侧击,配合第一二0师主力切断敌交通运输线,使日军后方不宁,自顾不暇,不得不缩小规模,以致最后放弃对陕甘宁边区河防的进犯。同年8月至12月,栗政通同志所在的第七一八团再次渡河东进,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1年3月,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栗政通随第三五九旅第七一八团开进南泥湾,参加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因为,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又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使边区财政供给发生了极大的困难。部队刚来到南泥湾,便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房子住,粮食不够吃。栗政通同志带领战士们一起冒着风雪严寒,破冰涉水到百里之外的延安去背运粮食;没有油盐酱醋,设法打柴烧木炭,再运到延安等地去换取;没有菜肉,上山拾山货,挖野菜,找榆树皮,收野鸡蛋,或上山打猎,下河摸鱼。当时野蒜、苦菜,还有水面的野芹菜都成了战士们最好的食物;河里的鱼鳖,山上的野猪、野羊、野兔成了他们最好的野餐。没有生产工具,栗政通想方设法找废铁自己制造,没有耕牛,就组织人来拉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第三五八旅全体战士们掀起了开荒热潮,并获得了巨大的成果,真正做到了“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屯垦两年半,栗政通被评为劳动英雄。

1943年9月,毛泽东、任弼时、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到南泥湾视察,栗政通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年底又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经受了大生产运动的锤炼,聆听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诲,学习了文化知识、生产技术和马列主义,栗政通同志从思想上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全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靠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赢得胜利。

作者根据栗政通烈士之亲属的口述和提供的史料编写

作者简介: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1953年10月出生,1974年2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入党,凤翔师范毕业,小学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首批“百姓学习之星”、 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市全民国防教育协会讲师团讲师、宝鸡市首批“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关工委“优秀讲师”、 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获得者、被宝鸡市关工委、宝鸡市文明办授予“突出贡献”奖章。长期从事扶眉战役史料征集、整理、研究、编撰等工作,曾多次参加扶眉战役纪念馆布展工作和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其事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媒体已报道,并载入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