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百态 > 正文

​国家领导人接见和宴请外宾的紫光阁,有何来头?

2024-08-26 19:26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国家领导人接见和宴请外宾的紫光阁,有何来头?

紫光阁

在每晚的新闻联播中,常常会看到国家领导人在紫光阁接见和宴请外宾,紫光阁在新中国的国务外交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紫光阁有何来头?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紫光阁的前世与今朝。

从跑马射箭之地到皇家军事博物馆

紫光阁位于北京中海西侧,开始兴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当初为明武宗朱厚照跑马射箭之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年间为一个四方平台,每年五月,明朝皇帝在此观龙舟吃粽子,看御马监的勇士弯弓骑射。后来在这个台子上建了楼阁,名称也变为紫光阁。紫光阁在建筑等级上比皇宫建筑差,但也是重要建筑之一。

清朝紫光阁皇帝赐宴

到了清朝,康熙帝曾重修紫光阁,每逢八月十五,会在此举行比武射箭,比赛后,康熙赏赐优胜者金牌和银牌,上面刻着“旗胜”二字,皇太后也曾在这里避暑消夏,按清朝典制,每年皇帝举行赏赐外蕃仪式,宴请蒙古王公的宴会。以前大多在南海丰泽园,从乾隆26年以后,就移往紫光阁,直到清末。

模拟清朝骑兵骑射

乾隆年间,清朝出兵出征西北,西南,屡战屡胜。乾隆说这是“十全武功”,并自誉自己为“十全老人”,为炫耀他统治年间的“武功之盛”,“文治之隆”,下令重修紫光阁。

1776年,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大功告成,决定将紫光阁扩建功臣阁,纪念为国家开疆拓土的功臣,陈列功臣画像和相关战史。一年后,改建完工的紫光阁,便是如今所见的上下两层样式,后殿称为武成殿。从此,紫光阁就成为了皇家军事博物馆,此后还形成一种制度,每逢正月十九,皇帝邀请功臣进殿,设宴款待,随即开放紫光阁,君臣漫步共览,共同追忆那些武功强盛的岁月。

紫光阁功臣像

由盛而衰

紫光阁到了清代同治,光绪时,曾一度作为皇帝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但国力日渐下降,已不足为道。1886年,慈禧决定扩建西苑三海。当时,正努力新建铁路的李鸿章,为取得慈禧的支持,提议建造一条御用铁路,让从未见过铁路和火车的慈禧亲身体验,铁路的起点就定在紫光阁。1888年,这条全长1.5公里的铁路落成,称为紫光阁铁路,慈禧每天上午上朝后,就同光绪及大臣们乘坐小火车,去吃午饭,午休。

紫光阁铁路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对这条铁路进行了破坏,紫光阁门前也插上了八国联军的旗帜,紫光阁内的功臣像和陈列文物或遭破坏或被抢掠,如今功臣像留在国内的,只有天津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两幅,之后民国建立,接着军阀混战,紫光阁基本无人过问,建筑残破不堪,1938年,还曾被雷击毁了一角,紫光阁的由盛而衰。

八国联军占领紫光阁

重获新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紫光阁进行了重新修缮,作为我国领导人接见和宴请外宾的场所,港澳特首赴京述职的场所也设在此处。此外,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东门厅也命名为紫光阁,是国家领导宴请年轻俊杰的场所,寓意紫气东来,霞光朝元。

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

刻有乾隆御旨的“训守冠服骑射碑”石碑,一度曾因破四旧被弃掉,后来,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将石碑找回立于原处。这块石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题材,被称为为“下马必亡碑”,寓意为“一国之青年,若忘却上马骑射的尚武精神,则国危在旦夕”。如今的生活,也许不在希望青年们崇尚习武,但紫光阁所经历的风云岁月,寓意着中国三百年来的盛与衰。

乾隆御旨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