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百态 > 正文

​中国十大历史人物 :为什么远见卓识的康熙不等大汉奸吴三桂死了以后再削藩

2024-08-16 02:58 来源:海蔻通 点击:

中国十大历史人物 :为什么远见卓识的康熙不等大汉奸吴三桂死了以后再削藩

"臣无他欲,惟愿天下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玄烨 康熙 康熙十二年,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在辽东养老,却请求留自己儿子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康熙开始了自己深思已久的削藩大计。

而谈及问题中孝庄希望等吴三桂老死 暂缓削藩,这位以抚育教导过冲龄践祚的世祖与圣祖,历经三朝的清朝老祖宗是有着怎样的自我考量呢?我们首先要清楚,这位孝庄太后的一生作为对扭转当时中国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归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且她是一位从无垂帘听政,大权独揽想法的无私的女政治家。

她的考量,是基于自己大半辈子的经验积累得来的。

孝庄希望暂缓削藩原因之个人阅历使她预测的高风险的削藩结局。

其实独嗜图史的她看到历史上诸如西汉景帝削藩却引发七国之乱;唐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朝的历次削藩先成后,最后唐王朝竟被藩镇所灭;明建文帝削藩,引发靖难之役,这史书记载的真实发生的惨痛事实使孝庄不得不建议孙儿一切不曾完备前最好徐徐图之。

而康熙后来急于削藩的结果是花费漫长的八年平定三藩。

孝庄希望暂缓削藩原因之双方悬殊的力量注定削藩并非易事。

此时的三藩几乎割据了当时清朝的半壁江山,威胁着这个尚为年轻的清朝统治。

孝庄也甚为担忧当前危难局势,但一旦开战,自己弱冠的胸怀大志的孙儿面对的将是三个老谋深算,征战沙场无数的老贼,联合的力量不可小觑。

当时的三藩王都已年过半百,或许孝庄想等的就是那样一个机会。

孝庄太后希望暂缓削藩剧照 而问题中康熙急于削藩原因之行事乖张的三藩王。

清朝藩王是这样来的:清军刚入关时,为笼络人心、尽快拿下中原,这个关外少数民族政权,着重挑选了一批投降的汉人和前朝官员作为助力,并在战后任命他们作为镇守一方的地方官员,让他们协助维护清王朝统治。

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很快出现。

满清王朝前期的时局不稳和担心分给三藩的利益太少而反水,清朝拿大批国库银两去安抚。

清朝国库岁入大半耗于三藩,这是清史中真实记载的一句话,但这不就意味着养虎为患吗?封建王朝中作为盐铁官营之一的盐乃是赋税受辱的重要一份子,但广东的尚可喜公然藐视律法,霸占盐田,垄断盐业,放到现在就是贪污和偷税罪。

而福建耿精忠的所作所为更是令康熙不悦,他作为坐镇一方的藩王,公然对商业下手,和海盗狼狈为奸,分工合作,侵吞私人财物,给民众生活和清朝统治带来极为恶劣影响。

而三藩之最的平西王吴三桂,他的恶行足以显露的他的野心。

他私铸钱币,增加田赋,随意罢免朝廷任免地方的官员,甚至佣兵自重。

君王之位,岂容他人觊觎,帝王之怒,一触即发。

这三个肆无忌惮,为非作歹的臣子感受了少年康熙的帝王之威触。

并非是兔死狗烹,不过是三人不懂明哲保身,咎由自取罢了。

三藩之乱局势图 我很好奇,已经六十多岁的吴三桂背负着千古骂名 放清军入关,自己儿子也被清朝作为人质,他没想过前半辈子反明后半辈子反清自己以后会将如何吗?贪恋权力,贪恋更高的地位,本来对于清朝有着赫赫功勋的他就这样败给了自己,早早地被录入罪名录。

其实,不论是孝庄希望暂缓削藩还是康熙认为要尽快削藩,我都没有资格去评断孰是孰非。

他们都是想更好的巩固清朝统治,将这份事业千秋万载的传承。

八年的战争,中央政权由此确定了对地方的垂直有效管理。

有牺牲,也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