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百态 > 正文

​明朝灭亡时,一个锦衣卫曾想救出崇祯皇帝

2024-05-09 23:48 来源:海蔻通 点击:

明朝灭亡时,一个锦衣卫曾想救出崇祯皇帝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下旨,把亲军都尉府銮仪司裁撤,新设立锦衣卫。从此,锦衣卫这一机构就成为明朝最重要的常设机构之一,几乎与明朝同始同终。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从表面上看是定位为皇帝的宫廷宿卫机构,“掌直驾侍卫”。但实际上,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隐秘职能。

朱元璋为了严肃朝廷纲纪,及时发现文武大臣中的种种不法行为,于是又赋予了锦衣卫一个新职能:“巡查缉捕”。锦衣卫可以用各种手段监视窥测朝廷大臣,发现谁有不法行为或者言论,立即向皇帝上报。同时锦衣卫还拥有执法权,内部设有“诏狱”,可以任意抓捕、关押、审讯、甚至杀戮大臣。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说白了,锦衣卫就是朝廷的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等“三法司”之外的又一个执法部门。从表面上,锦衣卫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职能高度重叠,但是锦衣卫有一个最为独特的特点:归皇帝直接管辖。锦衣卫最高长官指挥使,都由皇帝指派的亲信心腹充任,直接对皇帝负责。

打个比方来说,朱元璋要看哪个大臣不顺眼,想把他整倒,按照正常程序,必须交由刑部大理寺等部门,进行一套庞杂繁琐的取证、调查、审讯、定罪等流程,不仅旷日持久,且中间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很容易遭到“官官相卫”等陈规陋俗干扰。

但有了锦衣卫,一切迎刃而解。皇帝只需一句话,一时三刻之间锦衣卫就能把目标拿入诏狱,其杀剐存留全取决于皇帝个人好恶,能用最快速度实现皇帝的意志,难怪明朝皇帝们对锦衣卫爱不释手。

锦衣卫虽然是皇帝的忠实走狗,受到历代明朝皇帝的宠信与厚待。但明朝灭亡时,锦衣卫的表现却饱受诟病。崇祯十七年三月中旬,李自成指挥二十余万大顺军,对明朝发起最后一击,把京城包围的风雨不透,末代皇帝崇祯也被困在城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三月十九日凌晨时分,李自成指挥大军从彰化门破城,京师城防全面崩溃。崇祯皇帝眼看大势已去,只得仓皇出逃,试图突围出城,结果处处受阻,不得已只得重回皇宫,走投无路之下,崇祯走上景山自尽而亡。在整个过程中,身边只有几个宦官跟随,那些平日耀武扬威的锦衣卫却一个都不见踪影。

明朝覆灭之时,崇祯危在旦夕,锦衣卫们一个都没有,他们到底跑哪儿去了?原来真不怪他们。有一个名叫王世德的人,出身锦衣卫世家,他于崇祯二年(1630年)入宫当差,整整干了十五年,全程经历了明朝灭亡之际的整个过程。

甲申之变中,王世德侥幸大难不死,逃亡江南,从此隐居不出。他晚年写了一本回忆录《崇祯遗录》,回忆了他当锦衣卫期间的所见所闻,对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死难前后的一些史实,进行了回顾,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李自成大军围城之后,因为守军兵力薄弱,捉襟见肘,原本担任宫廷宿卫的锦衣卫,被崇祯全数分派到外城,协同守军担任防御作战,故此崇祯死时,身边才会没有一个锦衣卫。王世德也被分派到北城,登上城头与李自成军作战。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攻破京师,大军汹涌入城。王世德见势不妙,心中还挂念着宫中的崇祯身边无人护卫,于是立即在一片混乱中从城头跑下,找了一批战马,带着一把佩刀,单刀匹马快马加鞭赶赴紫禁城,“乘马奔帝宫”,想去救护崇祯。谁知刚跑到东华门外,只见成群结队的宫女和宦官四散奔逃,王世德急忙向他们打听崇祯下落,才知道崇祯已经殉国而死了。

王世德悲怆万分,痛恨自己来迟一步,“拔佩刀欲自尽”,被身边的老仆人杨某抱住。在杨某苦劝之下,王世德匆忙出城,隐藏到一所寺庙中,躲过一劫。可见,锦衣卫们也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中用,也还是有忠心耿耿的热血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