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百态 > 正文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三不朽

2025-01-06 23:03 来源:海蔻通 点击: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三不朽

“三不朽”的概念出自于《左传》,其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立德,就是说个人的道德水准要过硬;立言就是要著书立说,立功就是对国家社会有一定功劳和贡献。想要青史留名,立德、立功、立言势必要完成一项。这个无疑在后来成为了一条人物评价的标准。

只要完成一项,就算基本完成目标了,所以古代一些文人墨客,在失意的时候,往往都会去著书立说,想靠文章学说名留青史,比方说司马光,也是在官场不得意的时候,跑到洛阳去编《资治通鉴》。立德立功立言,三个都完成的人,就是三不朽。再好比说曹操,他在东汉末年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又写了一些诗,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但是曹操人品有待商榷,有一些不良癖好,所以曹操实际上并不是三不朽。

小编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说法,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还有一个是曾国藩。严格意义上讲,孔子和曾国藩并没有完成三不朽,孔子在立功上有所欠缺,曾国藩在道德上有些许瑕疵。

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完成三不朽的,屈指可数。小编能想到的,当属以下几人。

一、三国诸葛亮

在个人道德上,诸葛亮鞠一生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在事业功绩上,诸葛亮辅佐刘备三分天下,用兵南中,北伐曹魏。

在文章学说上,在此引用杜甫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二、西晋杜预

杜预,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位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在个人道德上,杜预针对西晋前期社会上的黑暗,不断向司马炎提出建议,《晋书》也载其为人忠义、正直,可见杜预个人道德是可以的。

在事业功绩上,他在三国统一的过程中做出过贡献。

在文章学说上,杜预给《左传》做了注,他的注对后世研究《左传》有很大的影响。

三、北宋范仲淹

在个人道德上,范老夫子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扭转了北宋士人的道德风气。

在事业功绩上,范老夫子主持庆历新政、戍守北宋西北门户。

在文章学说上,《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

四、明朝王守仁

在个人道德上,阳明先生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用自己的良知去指导行动。

在事业功绩上,阳明先生平定宁王之乱,《明史》评价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者,未有如守仁者也。”

在文章学说上,阳明先生发展心学,为心学集大成者。

大家认为还有哪些人物比较符合三不朽这个定义,欢迎在评论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