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蔻通 > 百态 > 正文

​广州百年骑楼的历史由来

2024-10-26 09:17 来源:海蔻通 点击:

广州百年骑楼的历史由来

走在广州古旧的街区,你会惊讶地发现:窄窄的街道两旁,一幢幢房子好像长了脚,被柱子架在半空。再仔细看,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了两三米左右,而且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几千米。这些被柱子架在半空的“长脚”房子,便是广州最有特色的近代建筑之一——骑楼。

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如今,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这些骑楼仍然鲜活地存在于广州人的现实生活中,在荔湾、越秀等老城区,骑楼仍处处可见。游走在那些骑楼街巷时,你便沉溺进了广州古老而深邃的似水流年里。

欧风美雨与实用主义

骑楼在广州的出现,并不算久远,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还不过百年。但这不过百年的骑楼,为什么却深受广州人的宠爱?说起来,这与骑楼所具有的“欧风美雨”特色,以及它极其符合广州人的“实用主义”生活哲学有关。

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和澳门,是一座较早接受外来文化、跨入近代化进程的城市,在很多方面都都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得十分鲜明。比如说——骑楼。鸦片战争后,欧式骑楼传入广州,与广州传统的飘檐式建筑相结合,演变成为轻巧通透的骑楼。骑楼堪称是广州人将西洋建筑风格和岭南建筑传统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既取法“欧风美雨”,又“中西合璧”的建筑。

广东旅游局发布的资料在骑楼前面加上了“商业”两个字。因为,在当时,这种修在公共场所的敞廊式商业建筑的产生与古希腊商业发达和气候炎热多雨密切有关。敞廊能为顾客和行人提供遮阳挡雨方便,提供良好的步行环境,适应商业的需要。而广州属于亚热带气候,和希腊非常接近,既潮湿多雨,又炎热高温。另外,广州是一个非常讲究实用主义的城市,广州人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智慧——那就是务实赚钱。

广州人对于自己的城市在别人的评价中是否有品味,并不那么在乎。他们在乎的是很实际的事情,因此他们有一句口头禅:“不过是为了赚钱。”广州人在商言商,在这种实用主义的生活哲学引领下,其灵活务实的精神把外国敞廊式的商业建筑桥廊,演变成了广州独特的商住两用、具有了一种平易近人的市井气质和浓郁生活气息的骑楼建筑。

这些洋溢着市井味道的骑楼建筑,多数为2到4层的砖木混合结构,底层前部为骑楼柱廊,向街敞开,柱距是4米,进深是4米,净高是五、六米,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与商店、茶楼、酒家、旅馆、戏院等相连,而后部是工场、货仓、生活用房等,楼上用作民居,商宅结合,亦市亦居。

一是首层可避风雨,防日晒,方便行走和购物;二是连续的商业长廊可以装饰各种橱窗,陈列商品和招徕顾客;三是,楼上的采光设计和通风效果俱佳,与地面保持一定距离则可以减少广州霉雨天气带来的“湿气”,居住适宜。由于骑楼是居住、经商结合的场所,还为路人遮阳避雨,所以广州人赋予了它一个美名——“风雨廊”。广州人喜欢这样赞叹骑楼:“落雨,无有洗惊(不用担心),有骑楼;出太阳,无有洗惊,有骑楼。”

骑楼这个务实的“风雨廊”,既方便商家,也方便市民,因此深得广州人的喜爱。20世纪初,当时的广州政府开始推进“都市改造运动”,大力推动建筑骑楼,并制定了相关的兴建骑楼的法规。1912年,广州市政府了颁布《取缔建筑章程及施行细节》,其中有一规定:“凡堤岸及各马路建造屋铺,均应在自置私地内,留宽八尺建造有脚骑楼,以利交通之用……”并且,“骑楼两旁不设用板壁竹笪等类,遮断及摆卖什物阻碍行人”。

依此条文,建造“有脚骑楼”,是沿路建房者应尽的义务,而且骑楼下面是公共通道,不能私自占用。1918年,市政府对骑楼的材料、形式、施工、构造等细节,进一步作了规定。于是,骑楼开始在广州城里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的主要商业街道几乎都采用这种骑楼建筑形式。

一栋栋的骑楼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了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也就是骑楼街。到1937年,当时广州市区内骑楼街路段共有36条,总长20多公里,集中于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最著名的,骑楼最集中的街道有:上下九路、第十甫路、中山路等。好睇好用的骑楼街,一时风靡全城,形成了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时髦洋式店面,古典中式情调

广州骑楼是深受“欧风美雨”影响的产物,所以,在整体建筑的装饰上,也呈现出很浓郁的西化风格。临街立面的处理上多为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比如,由一块块细小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满洲窗,是最具有中式建筑的特色;而楼顶的山花、女儿墙和楼身上的欧式小阳台,则是西方古建筑特有的元素。满洲窗与山花、女儿墙、欧式小阳台相结合,形成了颇时髦的“洋式店面”。

在广州每座骑楼建筑的楼顶,都可以看到山花和女儿墙。山花是立面上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和半圆形。骑楼建筑中的山花,成为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有些是极具现代感的直线条形,有些加入西方柱饰、带有欧洲风格,有些则在上面雕塑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又称“压檐墙”,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口以上的位置